探地雷达的发展与现状.doc

探地雷达的发展与现状.doc

ID:56707256

大小:70.50 KB

页数:1页

时间:2020-07-05

探地雷达的发展与现状.doc_第1页
资源描述:

《探地雷达的发展与现状.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探地雷达的发展与现状  探地雷达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初。1904年,德国人Hülsmeyer首次将电磁波信号应用于地下金属体的探测。1910年,Leimback和Löwy以专利形式提出将雷达原理用于探地,他们用埋设在一组钻孔中的偶极天线探测地下相对高导电性质的区域,正式提出了探地雷达的概念。1926年Hülsenbeck第一个提出应用脉冲技术确定地下结构的思路,他指出介电常数不同的介质交界面会产生电磁波反射。由于地下介质具有比空气强得多的电磁衰减特性,加之地下介质情况的多样性,电磁波在地下的传播

2、比空气中复杂的多,之后二三十年尽管在美国出现过一些相关的专利,这项技术很少被运用到其它领域,直到50年代后期,探地雷达技术才慢慢重新被人们所重视。探地雷达在矿井(1960,J.C.Cook)、冰层厚度(1963,S.Evans)、地下粘土属性(1965,Barringer)、地下水位(1966,Lundien)的探测方面得到了应用。1967年,一个与stern最初用于冰川探测的仪器类似的系统被设计研制出来,1972年Procello将其于探测月球表面结构。同样在1972年,RexMorcy和ArtDr

3、ake开创了GSSI(GeophysicalSurveySystemsInc.)公司,主要从事商业探地雷达的销售。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数字磁带记录问世,加之现代数据处理技术的应用,特别是拟反射地震处理的应用,探地雷达的实际应用范围在70年代以后迅速扩大,其中有:石灰岩地区采石场的探测(1971,Takazi;1973,kithara;)、淡水和沙漠地区的探测(1974,R.M.Morey;1976,P.K.Kadaba)、工程地质探测(1976,A.P.Annan和J.L.Davis;1978,G.R

4、.Olhoeft,L.T.Dolphin)、煤矿井探测(1975,J.C.Cook)、泥炭调查(1982,C.P.F.Ulriken)、放射性废弃物处理调查(1982,D.L.Wright;1985,O.Olsson)、以及地面和井中雷达用于地质构造填图(1997,M.Serzu)、水文地质调查(1996,A.Chanzy;1997,Chieh-HouYang)、地基和道路下空洞及裂缝调查、埋设物探测、水坝的缺陷检测、隧道及堤岸探测等。自70年代以来、许多商业化的通用数字探地雷达系统先后问世,其中有代

5、表性的有:美国GeophysicalSurveySystemInc公司的SIR系统、MicrowaveAssociates的MK系列,加拿大Sensor&Software的PulseEkko系列,瑞典地质公司(SGAB)的RAMAC/GPR系列,日本应用地质株式会社OYO公司的GEORADAR系列及一些国内产品(电子工业部LTD系列,北京爱迪尔公司CR-20、CBS-900等)。这些雷达仪器的基本原理大同小异,主要功能有多通道采集、多维显示、实时处理、变频天线、多次叠加、多波形处理等,另外还有井中雷达

6、系统,多态雷达系统,层析成像雷达系统等。国内探地雷达的研究始于70年代初。当时,地矿部物探所、煤炭部煤科院,以及一些高校和其他研究部门均做过探地雷达设备研制和野外试验工作,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些研究未能正式用于实际。90年代以来,由于大量国外仪器的引进,探地雷达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研究。1990-1993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下,开展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取得了不少成果。探地雷达主要应用领域有隧道(1998,隋景峰;2001,刘敦文等)、水利工程设施(1997,赵竹占等)、混

7、凝土基桩(2000,李梁等)、煤矿(1998,刘传孝等)、公路(1996牛一雄等;1997,沈飚等);岩溶(1994,王传雷,祁明松;1995,李玮,梁晓园);工程地质(1994,胡晓光;1999,刘红军,贾永刚);钻孔雷达(1999,宋雷,黄家会)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