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典书籍解析(22页).doc

中国经典书籍解析(22页).doc

ID:56729967

大小:92.00 KB

页数:22页

时间:2020-07-06

中国经典书籍解析(22页).doc_第1页
中国经典书籍解析(22页).doc_第2页
中国经典书籍解析(22页).doc_第3页
中国经典书籍解析(22页).doc_第4页
中国经典书籍解析(22页).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经典书籍解析(22页).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的解释:作为典范的经书;“从丝为经,衡丝为纬。凡织,经静而纬动”;刘勰《文心雕龙》曰:“经者,恒久之至道,不刊之鸿教也。”卡尔维诺在《为什么读经典》中定义: 一、经典是那些你经常听人家说“我正在重读…”而不是“我正在读…”的书;四、一部经典是一本每次重读都像初读那样带来发现的书;五、一部经典是一本即使我们初读也好像是在重温的书;六、一部经典是一本永不会耗尽它要向读者说的一切东西的书;七、经典作品是这样一些书,它们带着先前解释的气息走向我们,背后拖着它们经过文化或多种文化时留下的足迹;八、一部经典是这样一部作品,它不断在它周围制造批评话语的尘云,却总是把那些微粒抖掉;九、经典作品是这样一

2、些书,我们越是道听途说,以为我们懂了,当我们实际读它们,我们就越是觉得它们独特、意想不到和新颖;十二、一部经典作品是一部早于其它经典作品的作品;但是那些先读过其它经典作品的人,一下子就认出它在众多经典作品的谱系中的位置;经典帮助我们理解我们是谁和我们所到达的位置。易中天说:经典就是最有价值、最有意义的著作。中国有句老话:“取法其上,得乎其中。取法其中,得乎其下。”先字面读,再深度读;多次读,反复读,慢慢读;整体读,贯通读,触类旁通读,下学上达读;通读、选读,纵读、横读相结合;读书与读人相结合;六经注我、我注六经与以经注经、以今注经相结合;文字训诂与义理推断相结合;温故知新与开拓创新相结合。

3、二、《论语》其书:是一部由其弟子和弟子的弟子记述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文集。“论”者,编撰;“语”者,话也。《论语》最早见于《汉书·艺文志》。西汉时,有:《鲁论》20篇;《齐论》22篇;《古论》21篇。后张禹合为《张侯论》。郑玄作注后形成定本。语言平实,记述具体,毫无矫态,读来亲切、自然、可信。既有警句,又有故事;既有文采,又有意味。从西汉起,《论语》即为人人必读、家家必备之书。第一篇学而(论学)『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1对人的思考。揭示了人生学问的本质:为学与为人;表达了孔子的人生气象:学而时习,善与人交,乐观豁达,然后

4、君子。既代表了孔子乐观的人生观:三乐(学习之乐、朋友之乐、不愠之乐);又代表了中国文化的特点:乐感文化。2.何谓学?何谓习?何谓时?朱熹曰:未知未能而求知求能谓之学;已知已能而行之不已谓之习。时者,适时也。《学记》言:“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学如此,习又何尝不如此?3.强调学习是人生的基点。为学有三层次:知学、好学、乐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能体会到学习之乐是成才的前提。王艮《乐学歌》:人心本自乐,自将私欲缚。私欲一萌时,良知还自觉。一觉便消除,人心依旧乐。乐是乐此学,学是学此乐。不乐不是学,不学不是乐。乐便然后学,学便然后乐。乐是学,学是乐。吁乎!天下之乐,何如

5、此学;天下之学,何如此乐!王艮说:“朋之来也,予日乐之;其未来也,予日望之,此予之心也。今朋友自远方而来者,岂徒然者,必有以也。观其离父母,别妻子,置家业,不远千里而来者,其志则大矣,其中有深望于予者也,予敢不尽其心以辜其所望乎?是在我者必有所责任矣。朋友来也而必欲其成就,是予之本心也,而欲其速成则不达焉,必也使之明此良知之学,…若夫讲说之不明,是己之责也;引导之不时,亦己之责也;见人有过而不能容,是己之过也;能容其过而不能使之改正,亦己之过也。欲物正而不先正己者,非大人之学也。…是故君子学不厌而教不倦者,如斯而已矣。”王艮《心斋遗集》卷一《勉仁方示诸生》君子”是受人尊敬的有德之人(君者,

6、尊也),必须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方为君子。“君子”是贯穿《论语》始终的重要概念。《论语》最后一章为: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君子三知)『2』有子(-33)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关于孔子的弟子:号称3000弟子,72贤人。最著名者:四配:复圣颜回、述圣曾参、宗圣子思、亚圣孟轲;四科十哲:德行:颜回、闵子骞、冉伯牛、仲弓(冉雍);言语:宰予、子贡;政事:冉有(求)、季路(子路);文学:子游(言偃)、子夏。贯通读:《学记》

7、23章云:君子曰:“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约,大时不齐。”察于此四者,可以有志于学矣。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后海,或源也,或委也。此之谓务本。关于“季扎挂剑”的故事《史记》卷三十一吴太伯世家:吴太伯,太伯弟仲雍,皆周太王之子,而王季历之兄也。季历贤,而有圣子昌,太王欲立季历以及昌,于是太佰﹑仲雍二人乃礶荆蛮,文身断发,示不可用,以避季历。季历果立,是为王季,而昌为文王。太伯之礶荆蛮,自号句吴。荆蛮义之,从而归之千余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