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下 一曲《渔歌子》,千古垂钓情.doc

四下 一曲《渔歌子》,千古垂钓情.doc

ID:56747152

大小:23.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7-07

四下  一曲《渔歌子》,千古垂钓情.doc_第1页
四下  一曲《渔歌子》,千古垂钓情.doc_第2页
四下  一曲《渔歌子》,千古垂钓情.doc_第3页
四下  一曲《渔歌子》,千古垂钓情.doc_第4页
四下  一曲《渔歌子》,千古垂钓情.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四下 一曲《渔歌子》,千古垂钓情.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一曲《渔歌子》,千古垂钓情山东省德州市解放北路小学陈婧学习内容《渔歌子》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江雪》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小儿垂钓》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题秋江独钓图》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练习1》教学目标1、品读古诗词,读出诗词的节奏韵味。2、初步了解词的形式特点。3、感受词的画面美,感悟作者寄情山水、休闲自得的心境。4、拓展一组垂钓诗,感受不一样的垂钓文化,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设计思路根据词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年龄、已知学情,本课设计以品读词之美、领悟词之情为主线,在教学中渗透学法:借助注释、想象画面、联系

2、背景,让学生有层次、由浅入深地细细斟酌,从读中领会张志和追求的“斜风细雨不须归”的境界,感受他的垂钓情怀。随之,欣赏胡令能的《小儿垂钓》,拓展柳宗元的《江雪》,对比两首垂钓诗,感受不一样的垂钓情怀。教学过程一、由画导入,初识《渔歌子》1.欣赏名画《秋江独钓图》,诵读清代诗人王士祯的《题秋江独钓图》。2.中国是一个诗词的国度,每一首诗中都蕴藏着一个故事、一种心情、一段历史,让人回味无穷。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唐代著名词人张志和的《渔歌子》。3.自由读,发现《渔歌子》与古诗的不同之处。总结:《渔歌子》是一首词。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

3、,是可以配乐歌唱的一种文体。“渔歌子”是这首词的词牌名。设计意图:我国是诗词之国,尤以“诗(词)中有画,画中有诗(词)”著称。以欣赏名画《秋江独钓图》导入,让学生看画诵读王士祯的《题秋江独钓图》,潜移默化中使学生感受我国诗“诗(词)画合一”的特点。二、反复吟诵,读出词的味道(一)读准字音,读出节奏1.读准字音。引导学生通过注释了解“箬笠”“蓑衣”的用途。总结:我们课本上有许多帮助我们学习的资源,借助注释是读懂诗词的好办法。2.读出节奏:词句本身含有很强的音乐感,读出抑扬顿挫、轻重缓急。3.师生配合读、师打拍子生展示读。设计意图:

4、教师在合作中的读,起着示范的作用,与学生的读形成鲜明对比,学生在倾听、模仿中调整读的节奏,效果直接。同时,教师挥动着手像指挥音乐一样打着拍子,能帮助学生很好地感受节奏和音韵,鼓励学生读到情深处,摇头晃脑、手舞足蹈,把感受和体验通过体态语尽情地“发泄”出来。(二)想象画面,读出味道1.过渡:大书法家颜真卿称赞张志和的这首《渔歌子》:词中有画,画中有词。快速浏览,看看这首词为我们描绘了哪些景物?2.找出词中描绘的景物。总结:这首词只有27个字,却为我们描绘九种景物,诗词的语言就是这样凝练。但也正是由于凝练,作者没有为我们详细描述景物

5、的颜色,姿态等。3.想象画面:闭上眼睛,让我们跟随诗人,一起走进这美丽的画卷。此次此刻,我们正漫步在西塞山脚下,徜徉在流水两岸......师配乐诵读《渔歌子》,生想象画面。4.用手中的笔记录下脑海中浮现的美丽画面,并构思题目。_________的江南。5.配乐想象画面诵读《渔歌子》。总结:通过想象把短短的27个字想象成那么丰富的画面。想象着画面去诵读,就读出了这首词的味道。设计意图:古诗词言约意丰,贵在含蓄,时空跌宕,跳跃腾挪,非联想、想象不能领悟其意境、意趣。学生从景物入手,用心想象,化静为动,将文字读成一幅幅鲜活的画面;再化

6、虚为实,将画面还原成灵动的文字。这词与景,景与情的不断交融,让学生感受到意境之美妙,语言之精妙。从而有滋有味,读出诗意。也进一步感受了“词中有画,画中有词“的特点。三、探寻作者,体会词人垂钓情深(一)理解“不须归”1.过渡:一词一画面,一词一情怀。读懂了词中画,咱们再来品品词中人。这首《渔歌子》中哪个词最能表达作者的情感?2.换字理解“须”。不须归就是不____归。3.过渡:张志和整整12年,迟迟不归,哥哥张松龄担心他在外留连忘返,于是也作了一首词《和答弟志和渔父歌》。4.师生和词:师读《和答弟志和渔父歌》,生读《渔歌子》。一句

7、一和。5.为何不归?设计意图:古诗词不能“字字落实”,逐字逐句讲解,那样就“死于章句”了。只需抓住学生容易误读、误解或忽视的关键字、词来讲;或是抓住表现意象的关键字、词、句来讲。《渔歌子》一词学生借助注释完全可以自行理解字词的意思。所以,只需用换字理解法处理“须”这一字的意思即可。同时“不须归”亦是这首词的“词眼”,本课的“课眼”,抓住“词眼”才能真正把握诗词的境界。(二)悟得垂钓情1.浏览作者的生活经历、写作背景,走进张志和的内心世界。2.了解了资料,现在你认为这“不须归”是指?3.据史料记载,张志和是直钩垂钓,不放鱼饵,那你

8、觉得张志和钓的是什么?是美景,是悠闲自得的心情,是自由自在的生活。4.总结:了解了作者的生活经历、写作背景,我们才能真正的触摸到诗词的灵魂。5.配乐创设情境读词。设计意图:一首诗词往往是作者经历、思想感情的外现。教学一首诗词,就是走近一位作者,解读一种生活,阐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