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地油气成藏动力学初探_21世纪油气地质勘探新理论探索.pdf

盆地油气成藏动力学初探_21世纪油气地质勘探新理论探索.pdf

ID:56755668

大小:1.26 MB

页数:7页

时间:2020-07-07

盆地油气成藏动力学初探_21世纪油气地质勘探新理论探索.pdf_第1页
盆地油气成藏动力学初探_21世纪油气地质勘探新理论探索.pdf_第2页
盆地油气成藏动力学初探_21世纪油气地质勘探新理论探索.pdf_第3页
盆地油气成藏动力学初探_21世纪油气地质勘探新理论探索.pdf_第4页
盆地油气成藏动力学初探_21世纪油气地质勘探新理论探索.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盆地油气成藏动力学初探_21世纪油气地质勘探新理论探索.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23卷第4期石油学报Vol.23No.42002年7月ACTAPETROLEISINICAJuly2002文章编号:02532697(2002)04000706盆地油气成藏动力学初探21世纪油气地质勘探新理论探索12张厚福方朝亮(1.石油大学北京100083;2.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北京100724)摘要:根据国内外油气地质理论的进展状况,为了促进21世纪油气勘探,在阐明盆地油气成藏动力学概念及内涵后,建议在

2、盆地区域地质背景、盆地地球动力学研究、盆地三场定性定量分析的基础上,以地质实体油气系统为主要单元,辅以油气藏形成的时空分析,用系统论的观点、方法指导油气藏形成过程的详细剖析,力求做到静动结合、时空结合、今古结合,总结盆地油气成藏模式及有利部位,为编制钻探部署方案提供依据。上述全部内容定能藉助实验室物理模拟和计算机数值模拟来实现。关键词:盆地;油气成藏;动力学;地温场;地压场;地应力场;油气系统中图分类号:TE112文献标识码:A1问题的提出4[1]世界石油工业史已逾一个半世纪,公元

3、1860年世界原油产量只有710t,至1978年已增达30328[2]10t,世界油气勘探开发取得了辉煌成就。但是近20余年也面临严峻挑战,产量增值不大,一直徘徊在30810t左右,地质、地理条件较好的易找油气田愈来愈少,勘探难度日益加剧。这种勘探形势迫使油气勘探理论与技术必须要有巨大进展,才能适应21世纪油气勘探的需要,才能促进世界油气勘探开发事业的持续发展。20世纪60~70年代以来,板块构造学、有机地球化学、地震地层学层序地层学、数学地质与计算机技术等边缘学科新技术获得了快速发展

4、,石油地质学基本原理自90年代以来有了显著进展,流体压力封存箱、油气系统、三场(地温场、地压场、地应力场)与油气聚集形成分布的关系等静态、动态结合的新理论、新思路、新方法,蕴育着盆地油气成藏动力学的萌芽。但是,自然界一切石油地质现象与过程都不是孤立的、静止的,它们的相互关系及发展演化都受到地球内能的控制。为了反映和制约这些客观存在及其发展变化,使其为提高油气勘探效益服务,遂提出盆地油气成藏动力学这门新学科,它必将为21世纪油气勘探提供新的理论指导和发展动力。2国内外油气地质理论研究发展趋势

5、21国外加强盆地研究的新途径[3][4]近10余年来,美国、俄罗斯等国学者在异常压力流体封存箱、油气系统、烃类无机起源论、地球动力学、盆地模拟等方面提出了许多新理论、新观点和新技术,显著提高了油气地质研究水平,促进了现代油气勘探。211地球动力学在板块构造理论指导下,国外石油地质界纷纷注意含油气大区、含油气盆地的地球动力学研究,将地球内[5]能及其演化视为所有地质过程的首要原因。俄罗斯AA!∀#∃%院士讨论了特大型油气田形成的地球[6]动力环境特点,指出对背斜、三角洲、楔状体、

6、生物礁、滑塌体等类地质体建立地球动力学模型的重要性;!∀#∃总结了20世纪60~90年代生油气理论研究成果,提出了建立岩石圈油气形成作用的地球动力基金项目: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21世纪关键技术发展趋势与预测项目。作者简介:张厚福,男,1932年2月生,1956年北京石油学院研究生毕业,现为石油大学(北京)教授。8石油学报2002年第23卷[7]模型,指出应将碳、氢循环扩展到宇宙空间及地幔内部,兼顾生物烃与非生物烃的来源。因此,目前开

7、发的油气多限于表层资源,深部可能尚有更大远景。前苏联学者在田吉兹特大油气田开展了以实测地应力为主、结合地静压力、温度的三场模拟实验研究,探讨了地静压力、岩石矿物基质、地层温度、孔隙流体压力等因素对应力、应变的影响,发现了烃源岩在塑性变形阶段受力学化学反应进入生油窗,并出现解压实现象,产生微裂缝大量排烃。通过上述定量研究总结了田吉兹特大油气田的形成模式,进而指导滨里海盆地的油气勘探。总之,地球动力学已成为国外石油地质研究的热门课题,针对具体地区的地球动力学、流体动力学、热动力学等等方面的研究论

8、文更是屡见不鲜。212烃类无机起源论板块构造学说促使烃类无机起源论再度复兴。岩石圈各大板块的边界:大洋中脊(或洋隆)、转换断层、俯冲带、地缝合线等,多与地幔相通,是幔源无机成因烃向上运移至沉积岩系的有效通道。近20年来,在若干古老地盾、环西太平洋阿尔卑斯期俯冲带钻了大量的井,多发现可燃烃气,同位素等方法鉴定表明均属无机成因,有些已成气田。尤其是1980年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市西北波罗的地盾锡利延古陨石坑北部开钻的Grafburg_1超深井,在钻至5673m之前,几乎整个钻井剖面都发现有类似无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