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人教版必修1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实际问题(二)超重与失重 教案设计.doc

2015-2016学年人教版必修1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实际问题(二)超重与失重 教案设计.doc

ID:56783000

大小:87.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07-11

2015-2016学年人教版必修1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实际问题(二)超重与失重 教案设计.doc_第1页
2015-2016学年人教版必修1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实际问题(二)超重与失重 教案设计.doc_第2页
2015-2016学年人教版必修1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实际问题(二)超重与失重 教案设计.doc_第3页
2015-2016学年人教版必修1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实际问题(二)超重与失重 教案设计.doc_第4页
2015-2016学年人教版必修1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实际问题(二)超重与失重 教案设计.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5-2016学年人教版必修1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实际问题(二)超重与失重 教案设计.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4.7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实际问题(二)超重与失重教学设计【课题】超重与失重 【教学时间】45分钟 【教学对象】高中一年级学生 【教材选用】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四章第七节 【教学容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学生学完力与运动、牛顿运动定律之后,知识的迁移和应用部分,旨在让学生运用牛顿运动定律分析生活中的现象,进一步理解和巩固牛顿运动定律。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应用知识的能力,激发学生对航天科技的兴趣。 2.课程标准的要求 通过实验活动认识超重与失重的现象,理解超重与失重产生的条件与实质。 3.教材容安排 本节教材利用称体重和乘电梯两个生活中常

2、见的现象引出本节课课题,通过对超重与失重概念的理解,学会分析和解释超重与失重现象,然后再进一步了解完全失重的状态。 4.教材特点 (1)教材注重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由生活中的例子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再引导学生带着所学知识进一步了解航天技术。 (2)教材强调通过实验探究,借助已学的牛顿运动规律的知识,分析和解释超重与失重的产生条件。 (3)教材重视实践活动,有力地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情况分析】 1.学生的知识基础 学生已经学习了力与运动、牛顿运动定律等相关知识,为超重与失重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学生的兴趣特点 高一年级的

3、学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其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意识与接受能力较强,对于学习容贴近生活及有动手操作的物理课堂有较强的学习兴趣。 3.学生的认知困难 学习了重力的概念之后,有的学生可能会望文生义,简单认为超重是重力增加,失重是重力减少,完全失重是重力完全消失,也就是说学生在学习超重和失重现象时会受到一些前概念的影响,不能正确地观察,缜密地推理,由感性认识提升为理性认识。 【教材处理】 超重与失重现象在我们生活中很常见,比如电梯的升降、过山车等等,教材选取在电梯里称体重的模型来对超重与失重现象进行解释,这种方法难于在课堂上演示,不利于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超重和失重。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

4、,我通过改装弹簧测力计,制作了简易的超重与失重演示仪,让学生切身地、直观地感受超重与失重现象,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超重和失重的现象,理解产生超重和失重现象的条件,能够运用牛顿运动定律分析和解决超重和失重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感受生活中超重和失重的现象,理解超重与失重的概念,分析解释产生超重和失重现象的原因,学会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自主实验和逐步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勤于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学习习惯和合作精神,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重点】 超重与失重的概念及其产生条

5、件 【教学难点】 超重和失重现象的本质 【教学策略设计】 1.教学方法 (1)实验法 本节课注重以生活中实际问题为先导,以实验为基础,将一些抽象的、难以理解的物理概念转化为直观的物理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进行科学思维,分析归纳,从而帮助学生理解超重与失重的产生条件和本质,突出学习重点。 (2)讲授法 通过教师形象生动、富有引导式的讲解,辅以实验演示、图片等,启发学生思维,帮助学生对超重与失重概念的理解;同时综合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2.学法指导 通过教师演示

6、实验,学生观察思考并自己尝试分析原因,从而得出结论,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科学物理思维。 3.教学媒体设计 以多媒体课件为载体,充分利用实物、模型、图像等,为学生提供感性的材料,同时通过自制教具的使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体重计、自制超重与失重演示仪、钩码、纸带、弹簧测力计等。【教学流程图】教学环节和教学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引入,提出问题】 1.游戏表演:神奇的水瓶。 教师与一学生志愿者共同参与。矿泉水瓶壁开一小孔,用不干胶将其封住,装有色水。 2.趣味实验引入,发散学生思维。教师撕开不干胶,有色水成抛物线流出,让水瓶自

7、由下落。 提出问题:水瓶下落过程中水会不会流下来?会不会流到志愿者的脸上?    学生穿前后贴白纸的塑料雨衣站于水瓶下前方,让水流从其上方流过,流到其背上。 水瓶从学生面前自由下落。   用已有认知和该实验现象形成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教师与学生用纸带拉着钩码向上运动。         提出问题:能不能用一个手把纸带拉断?为什么纸带一开始能承受钩码的重力,而当我们用力向上拉的时候它却断了?而有的同学的纸带却没有断?       学生动手用纸带拉钩码向上运动,体会趣味物理。创设生活情境,从生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