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一区断二类油层三元复合驱试验.doc

北一区断二类油层三元复合驱试验.doc

ID:56880449

大小:4.89 MB

页数:23页

时间:2020-07-19

北一区断二类油层三元复合驱试验.doc_第1页
北一区断二类油层三元复合驱试验.doc_第2页
北一区断二类油层三元复合驱试验.doc_第3页
北一区断二类油层三元复合驱试验.doc_第4页
北一区断二类油层三元复合驱试验.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北一区断二类油层三元复合驱试验.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北一区断东二类油层三元复合驱试验耐碱调剖技术现场试验方案第一采油厂试验大队2011年8月29日编写人:吴凤琴贾世华张国军张荣明马树保审核人:王洪卫复核人:复合驱项目经理部:审定人:目录前言一、试验区基本概况二、试验区开发简况及目前生产状况三、调剖选井选层原则、方法及结果1、选井选层原则2、选井选层方法3、选井选层结果四、调剖体系优选及性能评价1、复合调剖体系2、耐碱深度调剖剂五、调剖剂用量设计六、单井方案设计七、调剖费用预算八、深度调剖剂现场配制和注入设计九、方案实施要求前言北一区断东二类油层强碱体系三元复合驱试验区于2005年12月投产,

2、到目前已5年多时间,取得了提高采收率25.0个百分点以上的较好效果。试验区已完成了三元主、副段塞注入,预计8月底完成后续聚合物保护段塞注入,全面转入后续水驱。随着试验的深入开展,开发中的矛盾逐渐呈现出来,由于二类油层井间油层发育差异较大,部分井组、井区出现注入压力低,剖面动用差异大,周围采油井高产液、高含水、高沉没度,形成低效注采关系。目前试验区含水已经达到92.6%,考虑到后续水驱阶段,含水上升快、产量递减加快,由于油层纵向上层内、层间渗透率差异大,使调整难度加大,严重影响二类油层三元复合驱开发效果。因此为有效控制低效注入状况,改善三元试

3、验区注入井注入压力低、层间层内动用差的注入状况,控制注入液低效无效循环,改善试验效果,同进验证耐碱调剖剂在强碱体系下的适应性以及完善耐碱调剖技术的现场施工工艺,进一步探索三元复合驱深度调剖的技术可行性及技术经济效果,编制三元复合驱调剖试验方案。一、试验区基本概况1、概述北一区断东位于萨中开发区北部,北起北一区三排,南至中三排,西至98#断层,东至东部过渡带。萨葡油层含油面积25.79km2,地质储量16558.82×104t,其中萨+葡Ⅱ组油层地质储量为11673.27×104t,占区块萨葡油层储量的70.5%,储量丰度452.62×104

4、t/km2。三元复合驱试验区位于北一区断东的西部。北一区断东二类油层强碱体系三元复合驱矿场试验区面积1.92Km2,开采对象为萨II1-萨II9的河道砂及有效厚度大于1m的非河道砂体,采用125m五点法井网,试验总井数112口,其中采油井63口,注水井49口,试验目的层为萨Ⅱ1-萨II9砂岩组,平均单井射开砂岩厚度10.6m,有效厚度7.7m。注采井距采用125×125m。试验区射孔对象地质储量为240.71×104t,孔隙体积505.11×104m3。中心采油井36口,平均单井射开砂岩厚度11.8m,有效厚度8.4m地质储量为143.41

5、×104t,孔隙体积299.52×104m3。2005年底全面投产投注并进入空白水驱阶段,2006年7月16日开展前置聚合物驱,2006年11月10日进入三元复合驱阶段,2008年12月1日注入三元第一副段塞,2009年7月1日注入第二副段塞,2010年11月18日试验区全面进入后续聚合物段塞。2、沉积特征根据细分沉积相解剖结果,试验区萨Ⅱ1-9储层以三角洲内前缘相沉积为主,平面展布的形态复杂,河道砂体宽度小,各种微相变化频繁,同一微相连片分布的现象较少,非均质性较强。纵向上各种沉积特征的砂体呈交互出现,可分为4种沉积类型:表1试验区沉积单

6、元汇总表序号沉积类型单元名称单元个数1分流平原相低弯曲分流砂体萨II21,萨II22,萨II8132分流平原相顺直分流砂体萨II7,萨II8223三角洲内前缘坨状砂体萨II1,萨II3,萨II4,萨II5+61,萨II5+6254三角洲内前缘枝坨过渡状砂体萨II91合计11(1)坨状三角洲内前缘相砂体。由于湖浪作用的增强及对砂体的充分改造,使席状砂发育广,河道砂体规模较小,平面上仅以小坨状零星散布,钻遇井点仅占总井数的2%。由于湖浪作用的不稳定,区块的北部,主体砂由储层物性较差的泥质粉砂岩和粉砂质泥岩组成,厚度分布不稳定,砂体形态相对复杂,

7、连续性也较南部差。到了南部,表外砂体及尖灭区沉积明显减少,表内砂为席状砂的主体砂,较北部稳定,且有较好的连续性。各类砂体的钻遇率河道砂8%,表内砂体44%,表外砂体36%,尖灭井点12%。(2)分流平原相低弯曲分流砂体。区块在大的环境下为水上分流平原相低弯曲分流砂体河流衰竭端的河间沉积段,由于水动力强度的减弱及不稳定,河道砂仅以不连续的条带状及坨状分布,河间沉积面积较广,但其层发育较薄,有明显的方向性。表外砂体以不规则的坨状散布其中,由于层间夹有薄泥层,造成层与层之间的连通不稳定。河道砂钻遇率15~23%。表内外砂体的钻遇率分别为50%和2

8、0%左右。尖灭区零星分布,钻遇井数仅占4%。(3)分流平原相顺直分流砂体。属于三角洲分流体系末端高度分散的衰竭型河流,由于河流及水动力作用的较弱,使河道砂体的规模较小,水上分流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