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响水中学高一语文《我与地坛 》教案 苏教版.doc

江苏省响水中学高一语文《我与地坛 》教案 苏教版.doc

ID:56901785

大小:81.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7-21

江苏省响水中学高一语文《我与地坛 》教案 苏教版.doc_第1页
江苏省响水中学高一语文《我与地坛 》教案 苏教版.doc_第2页
江苏省响水中学高一语文《我与地坛 》教案 苏教版.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江苏省响水中学高一语文《我与地坛 》教案 苏教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江苏省响水中学高一语文《我与地坛》教案苏教版教学目标:1.理解、评价史铁生对“生命”、“苦难”以及“欲望”的哲理性感悟;2.体会课文景物描写的特点,领会语言特色。教学重点:1.理解史铁生对“生命”和“欲望”的哲理性感悟;2.体会课文景物描写的特点,赏析作者语言。教学难点:理解评价史铁生对“生命”、“苦难”以及“欲望”的感悟。教学方法:教授法,诵读法,讨论法。课型:教读课课时:2课时教具:自作powerpoint课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教学要点:1.理解课文对“生命”和“苦难”的感悟的内容。2.把握课文景物描写的特点,领会语言特色。二、导入

2、:(电脑显示“贝多芬”的图片)同学们一定知道这是世界著名音乐家——贝多芬,他不幸耳聋后,喊出“我要扼住命运的喉咙!”的誓言,作出不朽的伟大乐曲《命运交想曲》,当中洋溢着一种抗争命运的激情。我们今天学的文章同样洋溢着一种抗争命运的激情,这就是——《我与地坛》(板书)。三、作者简介:史铁生(1951-),生于北京,18岁赴陕西插队。20岁时,因腿疾住进了医院,那天是他的生日,从此他再没站起来。他在做了七年临时工之后,转向写作。1983年他发表了《我的遥远的清平湾》,一举成名。现为专业作家。作品以关注人生的独特主题和风格引人注目。代表作有《我的遥

3、远的清平湾》《插队的故事》《夏日的玫瑰》《合欢树》《我与地坛》等。(电脑显示作者简介和照片)四、介绍地坛:地坛,又称方泽坛。建于明代嘉靖九年,即公元1530年,是明清两帝祭地的场所,也是我国最大且是唯一现存的祭地之坛始建时,坛外辟有护坛一千四百七十六亩,坛内总面积六百四十亩。曾经一度荒芜,后来政府修葺整理为地坛公园,现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地坛的整个建筑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端庄、雄伟、别具一格。从整体到局部都遵照我国古代“天圆地方”、“天青地黄“天南地北”、“龙凤”、“乾坤”等传统观念和象征传说够思设计的。地坛现存方泽坛、皇祗室、

4、宰生亭、斋宫、神库等古建筑。(电脑显示地坛公园的图片。)五、阅读第一部分回答1.阅读课文,说说作者如何把他和地坛联系起来的?①作者是怎样去地坛的?(用原文回答)明确:“摇着轮椅”。②作者为什么“总是”去?(用原文回答)明确:“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③他到底怎么了?他在什么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情让他想要逃避?(用原文回答)明确:“在最狂妄的年龄上忽然残废了双腿,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④作者认为自己和地坛之间有“缘分”,有“宿命的味道”,如何理解?明确:一是“我家离地坛很近”,而且搬家是“越搬离它越近”;二是

5、园子荒芜冷落,而“我”也因残废而被社会遗弃,同病相怜。阅读课文第一节与第五节第一句话,说说作者与地坛的遭遇有何相似之处?(电脑显示)地坛作者荒↓↓双腿芜↓↓残废同病相怜被人冷落←←→→被社会遗弃2.第一部分有几处关于地坛的景物描写?明确:三处。(全班诵读第三段、第五段的景物描写部分)这两段的地坛的景物有什么特点?(用主谓短语概括)(电脑显示)琉璃剥蚀朱红淡褪柏树苍幽草藤茂盛高墙坍圮雕栏散落残阳正红废园沉静蜂飞蚁动瓢虫升空蝉脱露珠滚动草木竞相生长↓↓古旧荒芜→→→特点←←←生生不息↓荒芜但并不衰败明确:园子无人看管,大部分都沉寂,犹如无人烟的

6、原野。但地坛里的卑微的草木昆虫,并不介意所居之地的荒芜,仍然按照自己的生活方式顺其自然地活着,正因为有他们的存在,地坛拥有了丰富的生命意蕴,因此荒芜但并不衰败。3.作者在园中思考了哪些问题,得出了什么结论?明确:关于死的事;为什么要出生;怎样活。结论:一个人,出生了,这就是一个不再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概括为:生是一个不可以辩论的问题,而死也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既然生不由自己决定,死也不该由自己决定。所以

7、,我虽然双腿残废了,但不应该消极,而要顺其自然地活下去。)4.作者解决了生和死的问题,可是他还有一个问题,那是什么问题?明确:怎样活。①全班同学朗诵六个“譬如”句,概括景物特点。(电脑显示)落日灿烂雨燕高歌孩子的脚印、苍黑的古柏草木泥土的气味、落叶的味道②你们从这些景物中体会到什么?明确:六个“譬如”,调动了味觉、视觉、嗅觉和听觉,从落日的灿烂、雨燕的高歌、孩子的脚印、苍黑的古柏、暴雨中草木泥土的气味、秋风里落叶的味道中,有一种生命的激情,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生命的热爱。③问:这几句解释了古园形体被肆意雕琢,有些东西却不能改变,请联系作者经历、

8、遭遇说说文句的含义是什么?(电脑显示)地坛肆意雕琢不能改变身残志坚我身体残疾精神不变第二课时一、教学要点:继续赏析课文,理解作者对“欲望”的体会。一、阅读第二部分回答。1.写作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