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宗三主讲林清臣记录课件.ppt

牟宗三主讲林清臣记录课件.ppt

ID:56903372

大小:1.69 MB

页数:26页

时间:2020-07-21

牟宗三主讲林清臣记录课件.ppt_第1页
牟宗三主讲林清臣记录课件.ppt_第2页
牟宗三主讲林清臣记录课件.ppt_第3页
牟宗三主讲林清臣记录课件.ppt_第4页
牟宗三主讲林清臣记录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牟宗三主讲林清臣记录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範疇之發現:知性之邏輯的性格與存有論的性格(下)牟宗三主講林清臣記錄什麼是描述狀態?依傳統的講法,「吃砒霜死」是因砒霜有秘密的力量,可致人於死,但休謨認為根本無此秘密的力量,我們對此秘密之力量並無印象(noimpression),因而也無知覺(noperception),故秘密之力量是假的,是虛妄的概念。能產生某結果之力量沒有了,找不到了,於是原因變成一種態,死也是一種狀態。吃砒霜為一件事,結果產生與我們腸胃不諧調相衝突的狀態,於是胃腸破壞而死,死豈不是一種描述詞嗎?此描述詞不是指物詞,指物詞依羅素為個體名,稱之謂完整符(completesymbol),描述詞則無獨立性而

2、可以拆掉,稱為不完整符(incompletesymbol)。生死這一類的概念都是這樣的。休謨乃由經驗主義的立場把因果關係破壞而成了懷疑論,虛無主義。可是若無因果關係,經驗知識(科學知識)就變成毫無根據了。康德說的那一套乃為了說明經驗知識之可能性,而救住並保住了科學知識。以邏輯分析的立場,因果生死是描述詞,是不完整符,結果可以拆掉。但休謨說這些乃由主觀之想像、聯想、習慣加上去的,由主觀的想像聯想加上去的一轉不就是康德的先驗綜合嗎?而這個加上去的綜合既非由經驗而來的,故為先驗的綜合(apriorisynthesis),蓋因果關係不但不能從經驗找到根據,得到証明,反而被消解被瓦

3、解,休謨以心理學的主觀聯想來解釋因果關係的來源,而康德則以知性的先驗綜合為其根源。依康德,因果常體等這些存有論的概念所代表的綜合都是先驗的(apriori),都是我們的知性活動所加上去的,這個想法很有意義。這樣康德的這一套思想不是與休謨一樣了嗎?其實不一樣,休謨是發端,純為主觀的講法,視因果法則完全為主觀之虛構(subjectivefiction),那才是完全的主觀主義,而以因果間之必然性只是主觀的必然性,沒有客觀的必然性,沒有理性上的根據。康德言先驗的綜合,似乎與休謨差不多,故康德很重視休謨,雖然康德不贊成他由習慣聯想而來的經驗的說明,但是他思想的方向是由休謨轉過來的,

4、而康德要從知性的概念上証明因果之聯繫有客觀的必然性,這樣的必然性是客觀的必然性,這就不是休謨的心理主義對因果關係的看法。休謨與康德的思想之主要脈絡是如此,輕重差異之處要弄清楚。這樣在發現存有論概念之過程中,一方面為邏輯字,一方面是存有論的概念,這兩套可互相平行,但不能同一化(identify),故康德也只以邏輯命題為線索,再依知識論的超越原則而引到範疇。因範疇之出生地是知性本身,故這種概念有綜合性,也有客觀必然性,因這種概念為純粹性的,先驗性的。十二範疇,量方面有單一性、眾多性、總體性;質方面有實在性、虛無性、限制性;關係方面有本體屬性、因果、交互;程態方面有可能不可能、

5、存在不存在、偶然與必然。此四類的概念是涉及存在的,對存在有所決定。當使用每一個純粹概念去決定現象時,現象就有此概念所決定成的定相,當以純粹概念,存有論的概念,去決定杯子的時候,由杯子來說,杯子就有由這個概念決定出來的定相。這是落在杯子上來說。此定相如何來的呢?此乃由存有論的概念來對杯子所成之決定,以存有論之概念去決定它,它才有這個定相。我們分析地說,生死等乃是一種描述狀態,我們把其總起來謂某某為原因,某某為結果。但若從知性底超越活動而言,事物之原因相乃根據原因這個概念而決定的現象方面的定相,所以康德最喜歡用決定(determination)這個字。決定即以存有論概念去決定

6、之,以那一個概念去決定,現象就有那一方面之定相,所以康德之determination若苛落實於現象上說,可譯為定相。在此,佛教言「相」,遍計所執相。唯識宗言三性,依他起性,遍計所執性,圓成實性。遍計所執性乃就執相講,八識中任何一識皆有執著性。遍計所執性,遍是周遍,計是計度衡量的意思,此乃特就第六識說,第六識才有遍就一切現象加以計度衡量而執著之特性。識有此執著性,它所執著成的就是相,所以由主體方面言,說識之執性,由所執方面言,說所執相。佛教言「相無自性性」,定相是一種執著,依康德乃由存有論之概念決定而決定成的,若存有論的概念拉掉了,此即佛教所言之相無自性性,相之特性即「無自

7、性」,意即它是沒有自性的,純是虛妄。若有自性,就不能去掉了。這是佛教的詞語,這與康德所說的定相,由先驗概念而成的定相,只適用於物自身,意思是相通的,可是兩者所引起的心理反應大不相同,其實是一樣的,換換詞語罷了。由遍計執言「相無自性性」,就依他起性說「生無自性性」。依他起就是言一切東西佞依因待緣而生,依靠旁的東西而生起,那生起之生無自性,故依他起乃單就生而言,也可說單就因果而言。如前所說,生是一種狀態之描述,說實了,是不可理解的,故中觀論云:「諸法不自生,亦不自他生,不共不無因,是故知無生」,此即為「生無自性性」。生滅都是一種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