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学生心理问题的三个表现及教育对策.doc

论学生心理问题的三个表现及教育对策.doc

ID:56954721

大小:29.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7-28

论学生心理问题的三个表现及教育对策.doc_第1页
论学生心理问题的三个表现及教育对策.doc_第2页
论学生心理问题的三个表现及教育对策.doc_第3页
论学生心理问题的三个表现及教育对策.doc_第4页
论学生心理问题的三个表现及教育对策.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学生心理问题的三个表现及教育对策.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论学生心理问题的三个表现及教育对策论学生心理问题的3个表现及教育对策哈尔滨市江畔小学张敏论学生心理问题的3个表现及教育对策哈尔滨市江畔小学张敏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1项科学性、实践性很强的教育工作。教育部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点纲领》中指出,展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要立足教育,重在指点,遵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性与实效性。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难见显效,缘由之1就是缺少对学生心理问题的研究,忽视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个别性和针对性,未能采取有的放矢的教育策略和转化技能而至。本文笔者根据多年心理健康教育的经验,结合目前学校现状和学生心理生活实际,对学生心理问题的3个

2、表现及相应教育对策进行了探讨。  1、学生心理问题的3个表现学生的主要生活环境是校园,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同时他们又置身于社会迅猛发展并充满着变革、竞争的时期,他们承受更多的是与学习、校园生活及社会变革等相干的心理矛盾与精神挫折。了解和掌控学生的特殊心理生活背景,有助于科学考察学生心理问题的层次性。根据我国学校现状和学生心理生活实际,学生的心理问题1般有心理偏差、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3个表现。  1.心理偏差心理偏差是比较轻微而又极为普遍的心理问题,主要与1个人的不良态度、不良习惯、不良行动偏向与不良生活方式有关。如自卑、自豪、虚荣、多疑、自我中心、说谎、怯场、懒惰、逆反、烦躁、

3、任性、厌学、畏难、多愁善感等。心理偏差,习惯上可称之为心理品质上的缺点或缺点,大多与个体的歪曲、误解及错误行动有关,其心理活动常常显现出1些背离社会普遍标准的不良偏向。心理偏差是每个人都不同程度、不同角度地存有的心理问题,它在总人口中的比率为1OO%。人们常常讲的“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就是指的心理偏差在现实人群中的普遍存在性。学生中的心理偏差更是普遍存在。有心理偏差的学生1般能正常地学习、工作和生活,但心理偏差却是1切心理问题产生的出发点和最原始的本源,是致使许多严重心理危机的潜伏性缘由,如不及时加以改正和消除,常常使个体整体心理的某些方面遭到侵害,影响个体心理活动的调和性和匹配

4、性,令人的适应能力和活动效力受阻,乃至大为下降。  2.心理障碍心理障碍是中等程度的心理问题,它是心理偏差与心理疾病之间的过渡阶段,是在诸多心理偏差的基础上积累起来,出现了心理要素的结构性失衡,即认知、情感、意志、愿望、需求等心理要素严重失调、失衡而构成的。如焦虑、恐惧、孤独、苦闷、冷漠、妒忌、狂妄、情绪冲动、心情压抑等。从本质上讲,心理障碍是个体“意识流”活动不顺畅或阻塞不通而引发的异常心理反应。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常常内在心理冲突、心理矛盾比较剧烈,构成了1种没法自我摆脱的心理状态,在平常生活中常常表现出许多不适应、不调和、不理智乃至毛病的行动反应,如不及时疏导、消除,常常会引

5、发严重的不良后果。实践表明,对处于心理障碍中的学生,基本上不存在“速成”的解决办法,须作长时间的疏导和矫治工作,任何试图以“吹糠见米”的方式消除心理障碍的想法都是不现实的,相反可能还会致使危机的加深。  3.心理疾病心理疾病是较严重的心理问题,是个体生理和心理遭到了较严重的创伤,出现了诸多有背常理、常情、常规的言论和行动,在平常生活中常表现出许多不可理喻的异态反应。学生的心理疾病与成年人既有共同的地方,又有所不同,这是由于生理特点和生活实践不同的原因。学生中常见的心理疾病主要有精神焦虑症、神经官能症、抑郁性精神病、躁狂性精神病、幻觉、社交恐惧、感知缺损、青春期精神分裂症、病态人格

6、等。据相关资料预测。学生中心理疾病的比率有增长的趋势。这类严重态势要求现代学校必须高度重视和大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要转变视角,勇于关爱,直面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疾病、这不但关系到学生的素质培养与成才,更重要的是,它是1项关系到中华民族兴旺发达的新的“希望工程”。  上述学生心理问题3个表现的划分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它们之间既有差异性,又有内在连续性,在心理危机的程度、心理冲突的广度与深度上均存在着层层加重、逐层“劣化”的趋向。每一个表现还可作轻度、中度、重度的划分。  2、针对3个表现和教育对策针对不同问题,采取相应措施,研究学生心理问题有助于教育工作者对学生心理问题准确“透

7、视”,条分缕析,有效找到解决不同层次心理问题的针对性策略和措施。  1.“小题大作”和“大题小作”都不是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有效方略。教育者应采取多种手段,如心理测试、问卷调查、跟踪研究、个案分析等,诊断和弄清学生心理问题的“具体症状”、“隐蔽故事”及引发的相应背景,然后“对号入坐”,划入某1层次,根据不同层次采取不同的措施。属于心理偏差层次的,重在采取心理辅导和鼓励学生自我修养、自我调理来解决,如讲授心理辅导课,传授心理科学知识,指点学生自觉主动应用心理防卫机制,通过自我解剖、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