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腰三角形与直角三角形课件.ppt

等腰三角形与直角三角形课件.ppt

ID:56955521

大小:190.5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20-07-21

等腰三角形与直角三角形课件.ppt_第1页
等腰三角形与直角三角形课件.ppt_第2页
等腰三角形与直角三角形课件.ppt_第3页
等腰三角形与直角三角形课件.ppt_第4页
等腰三角形与直角三角形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等腰三角形与直角三角形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五单元三角形第21课时等腰三角形与直角三角形考纲考点(1)了解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概念,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一个.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的条件;了解等边三角形的概念及性质;(2)了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掌握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的条件;(3)会运用勾股定理解决简单问题;会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江西中考2013年考查了一道综合解答题,其他年份都是与其他知识结合考查,如2014年第11题,2015年第13、14、20、23、24题中都有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勾股定理等知识点,2016年考查了勾股定理在等腰三角形的应用,预

2、测2017年江西中考本课时知识仍会结合其他知识综合考查.知识体系图等腰三角形与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线段垂直平分线角的平分线性质判定性质判定性质判定性质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判定性质定义5.3.1等腰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1)定义: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2)性质:①等腰三角形两个腰相等;②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③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线互相重合;④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有一条对称轴.5.3.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1)定义法.(2)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

3、(简写为“等角对等边”)5.3.3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1)等边三角形的性质:①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相等.②等边三角形的每个角都等于60°.③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并且有三条对称轴.(2)等边三角形的判定:①三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②三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③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5.3.4线段垂直平分线(1)性质:线段中垂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2)判定:到一条线段的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中垂线上,线段的中垂线可以看作是到线段两端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5.3.5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判定(1)性质:角平分线上的

4、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2)判定: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5.3.6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1)性质:①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②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③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有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④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b2=c2(勾股定理).(2)判定:①有一个角是直角或两个锐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②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条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③如果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

5、的逆定理)【例1】(2016年菏泽)如图,△ABC与△A′B′C′都是等腰三角形,且AB=AC=5,A′B′=A′C′=3,若∠B+∠B′=90°,则△ABC与△A′B′C′的面积比为(A)A.25:9B.5:3C.D.【解析】解:过A作AD⊥BC于D,过A′作A′D′⊥B′C′于D′,∵△ABC与△A′B′C′都是等腰三角形,∴∠B=∠C,∠B′=∠C′,BC=2BD,B′C′=2B′D′,∴AD=AB•sinB,A′D′=A′B′•sinB′,BC=2BD=2AB•cosB,B′C′=2B′D′=2A′B′•cosB′,∵∠B+∠B′=90°,∴sinB

6、=cosB′,sinB′=cosB,∵S△BAC=0.5AD•BC=0.5AB•sinB•2AB•cosB=25sinB•cosB,S△A′B′C′=0.5A′D′•B′C′=A′B′•cosB′•2A′B′•sinB′=9sinB′•cosB′,∴S△BAC:S△A′B′C′=25:9.故选A.【例2】(2016年苏州)如图,在△ABC中,AB=10,∠B=60°,点D、E分别在AB、BC上,且BD=BE=4,将△BDE沿DE所在直线折叠得到△B'DE(点B'在四边形ADEC内),连接AB',则AB'的长为________.【解析】过点B′作B′F⊥AD,

7、垂足为F,因为BD=BE=4,∠B=60°,所以△BDE是等边三角形.由折叠的性质可得DB′=BD=4,∠BDE=∠B′DE=60°,所以∠ADB′=60°,所以在Rt△B′FD中,DF=2,B′F=.因为AB=10,所以AF=4,所以【例3】(2016年西宁)如图,OP平分∠AOB,∠AOP=15°,PC∥OA,OA⊥PD于点D,PC=4,则,PD=2.【解析】过点P作PE⊥OB于点E.∵OP平分∠AOB,∴PD=PE,∠AOB=2∠AOP=30°.∵PC∥OA,∴∠ECP=∠AOB=30°,∴PE=0.5PC=2,∴PD=PE=2.【例4】(2016年江

8、西)如图是一张长方形纸片ABCD,已知AB=8,AD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