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至隋唐政治制度课件.ppt

魏晋至隋唐政治制度课件.ppt

ID:56968818

大小:278.5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20-07-22

魏晋至隋唐政治制度课件.ppt_第1页
魏晋至隋唐政治制度课件.ppt_第2页
魏晋至隋唐政治制度课件.ppt_第3页
魏晋至隋唐政治制度课件.ppt_第4页
魏晋至隋唐政治制度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魏晋至隋唐政治制度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第三阶段中国古代文明的曲折与繁荣——魏晋至隋唐(公元220年——907年)魏晋至隋唐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思想文化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第三阶段中国古代文明的曲折与繁荣——魏晋至隋唐(公元220年——907年)考点一: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中央集权制度的成熟)课标要求: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一、知识梳理知识点1:三省六部制知识点2:科举制知识点3:唐朝藩镇割据1、原因:(1)必要性:加强皇权,削弱相权;(2)可能性:前朝旧制为隋唐三省六部制奠定了基础。2、概况:知识点1:

2、三省六部制3、运作机制:(1)中书省:起草政令;(2)门下省:审核政令;(3)尚书省:执行政令。4、意义:材料一:中央政府设立政事堂,作为宰相的议事机构,一切重大事务……都要由政事堂会议讨论,经皇帝批准后颁行。三省的首长——中书令(中书省)、侍中(门下省)、左右仆射(尚书省),都是宰相,以后凡参加政事堂会议的其他官员也是宰相……宰相多至一二十人。——樊树志《国史概要(第4版)》知识点1:三省六部制4、意义:(1)三省相互牵制,保证君权独尊;(2)弥补政事繁多而宰相才干不足的缺陷,同时使皇权受到制约,保证决策正确。【易错解析】三省六部制与近代西方三权分立制度是一致的。错

3、误。唐朝三省六部制和近代西方社会的三权分立制度都通过分权实现权利之间的监督与牵制,但其本质是不同的:三省六部制的根本目的在于分散相权,加强君主专制;而三权分立体制的目的在于限制君主专制,维护资产阶级民主。知识点1:三省六部制当堂检测:1、唐初,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后来发生了两种变化:一是皇帝选拔中级官吏出任宰相;二是执掌行政职能的尚书省地位下降,与决策职能相关联的中书省、门下省地位上升。这表明A.三省六部制基本上已被废除B.政府的行政效率极大提高C.君权与相权的关系有所调整D.中书省、门下省决策权扩大C知识点1:三省六部制当堂检测:2、“中书、尚书令在西汉为少府属官。在

4、东汉隶属少府。虽典机要,而去公卿甚远。魏晋以来,浸以华重。唐遂为三省官长,居真宰相之任。”这段话意在指出A、汉代少府份属九卿,位尊权重B、唐代中书令和尚书令是真宰相C、中书令和尚书令地位逐渐提高D、三省制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C知识点1:三省六部制当堂检测:3、某朝官员王锷通过贿赂企图兼任宰相。皇帝同意了王锷的请求,并下诏“锷可兼宰相”。时任给事中的李藩行使职权,驳回诏书。由此推断,给事中隶属于A.唐朝的门下省B.宋朝的枢密院C.明朝的内阁D.清朝的军机处A知识点1:三省六部制当堂检测:4、针对皇帝频频越过中书省直接向六部官员下达诏令的现象,有朝臣说:“事不出中书,是为

5、乱政。”由此可知,该朝臣A.反对中央集权B.主张建立内阁C.主张加强相权D.反对三省六部制C知识点1:三省六部制当堂检测:5、某学者评唐朝三省制时指出:“凡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未经政事堂议决副署,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被认为违制的,不能为下属机关所承认。”这里所谓“违制”的论断,主要指皇帝背离了()A.诏令须由政事堂议决的制度B.门下省执掌诏令草拟的职能C.中书省监察地方政务的惯例D.尚书省负责执行诏令的定制A知识点1:三省六部制1、原因:(1)必要性:①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世家大族子弟依靠门第掌握政权;②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需要。(2)

6、可能性:随着世家大族的没落,九品中正制已无法继续下去。2、形成过程:(1)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2)隋炀帝时,设立进士科,科举制形成。知识点2:科举制3、影响:材料一:(太宗)尝私幸端门,见新科进士缀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毂中矣。”——王定保《唐摭言》材料二: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自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元·高明《琵琶记》材料三:顾炎武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日知录集释》知

7、识点2:科举制3、影响:(1)积极作用:①破除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②保证政府行政人员的来源;③提高官员的素质和政府的行政效率;④促进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⑤追求公平公正。(2)消极作用:①中国“重道轻器”的思想,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自然科学的发展;②明清“八股取士”禁锢了人们的思想。知识点2:科举制【知识链接】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过程。时间选官制度选官标准选官方式夏商周世官制血缘世袭秦朝军功授爵制军功战争汉朝察举制德、才征辟察举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门第举荐隋唐以后科举制学识考试知识点2:科举制当堂检测:1、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