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转窑托轮轴瓦刮研方法.pdf

回转窑托轮轴瓦刮研方法.pdf

ID:57021183

大小:238.13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7-31

回转窑托轮轴瓦刮研方法.pdf_第1页
回转窑托轮轴瓦刮研方法.pdf_第2页
资源描述:

《回转窑托轮轴瓦刮研方法.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14.No.2-43-DOI:10.13739/j.cnki.cn11-1899/tq.2014.02.024回转窑托轮轴瓦刮研方法郑继安(新丰越堡水泥有限公司,广东韶关511190)中图分类号:TQ172.6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9877(2014)02-0043-02为保证回转窑托轮轴瓦和轴颈有合适的接触角度,一般需要对轴瓦进行刮研。笔者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对于托轮轴瓦的刮研积累了一些实践经验,本文以山西桃园东义水泥有限公司Ф4.8m×72m回转窑为例,介绍托轮轴瓦刮研的要点和步骤。1确定轴颈与瓦的接触角根据JCJ03

2、—1990《水泥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以下简称规范)的规定及实践经验,将接触角定为30°。2瓦面划线回转窑Ⅰ、Ⅲ档托轮轴颈为Φ560mm,瓦面刮研共分以下七个部分:进油槽(一般轴瓦的生产厂家已加工)、瓦侧间隙第一阶、瓦侧间隙第二阶、瓦侧间隙第三阶、瓦侧间隙第四阶、过渡带、接触角。准备钢板尺一把,记号笔一支,计算器一个,根据瓦的规格尺寸及接触角参数计算,并划线。1)计算轴瓦弧长L=πD/2=560π/2=880mm,并用钢板尺实测核实。2)选定瓦面轴向中心线OO′,分别以15°弧长L1=880×15°/180°=73.3mm在两侧做

3、平行线,该30°弧长区域即为接触带,如图1中AA′BB′区域;用洋冲在瓦图1回转窑托轮轴瓦刮研区域划分端面A、A′、B、B′位置做上标记。3)分别以AA′、BB′为基准线,间距为10mm做平3确定瓦侧间隙行线CC′、DD′,AA′CC′、BB′DD′分别为接触角过渡沿轴瓦轴向等间距选5个测量点,在每个测量带;用洋冲在瓦面两侧C、C′、D、D′位置做上标记。过点,依据不同的塞入深度,计算相应的侧间隙。渡带宽度一般选为10~20mm,本例定为10mm。具体计算步骤如下:4)按以上做法,分别以过渡带边线为基准,以15°1)计算瓦口侧间隙B(非油槽口

4、位置)。依据规范弧长,划定第四阶、第三阶、第二阶、第一阶区域,用洋“轴瓦与轴颈的侧间隙,每侧为0.001~0.0015D(D为冲在瓦面两侧棱线做上标记。轴的直径)”,得B=560×0.0015=0.84mm。5)从进油槽口位置,至过渡带区域,粗略勾划油2)计算侧间隙总弧长(单侧,指瓦面接触带、过渡囊区域,如图1中油囊曲线。带以外的弧长)。至此完成划线。理论值L总=(πD/4)×(90°-15°-2°)/90°=357mm。-44-2014.No.23)根据侧间隙计算公式“b=瓦口侧间隙×(侧间隙1)因测量位置2、3、4设在进油槽口区,对其瓦口

5、总弧长-塞入深度)/侧间隙总弧长”计算各塞入深度侧间隙不再测量;的侧间隙。2)因73°位置属于过渡带,侧隙接近于0mm,另将相应数据代入公式,推算出0°、30°、45°、60°、选70°位置测量,检查该位置的侧间隙;70°(75°位置为0mm)弧长位置理论侧间隙,见表1。3)表中数据是理论计算值,由于塞尺规格的限表1Φ4.8m×72m回转窑直径Φ560mm托轮轴瓦侧间隙制,在实际测量中,以上数据做为理论参考值;4)2、3、4测量位置各深度侧间隙在理论侧间隙测点位置深度/mm侧间隙b/mm备注的基础上,增加0.05~0.20mm,使之产生油囊。

6、00.84瓦口位置侧间隙4刮研1470.4930°弧长位置侧间隙轴瓦的刮研,理论上一般分为粗刮、细刮和精刮位置12200.3245°弧长位置侧间隙三个步骤,但在实际的刮研过程中,往往需要粗刮、细2930.1560°弧长位置侧间隙刮、精刮相结合,只是粗刮多出现在初始阶段,细刮贯3420.0370°弧长位置侧间隙穿整个刮研过程,精刮多出现接触角范围点的修正。1470.49(+0.10~0.20)30°弧长位置侧间隙将轴瓦与配套安装的轴颈用柴油清洗干净,配2200.32(+0.10~0.20)45°弧长位置侧间隙研。重刮出现在非接触区域所有接触点;

7、细刮接触区位置22930.15(+0.05~0.10)60°弧长位置侧间隙内的接触点,使其均匀扩大到全接触面;对细刮后的3420.03(+0.05~0.10)70°弧长位置侧间隙接触面进行精刮,用刮刀分成小接触点(俗称挑点)。1470.49(+0.10~0.20)30°弧长位置侧间隙经过36h完成该瓦面的刮研。验收情况如下:2200.32(+0.10~0.20)45°弧长位置侧间隙1)非接触区无亮点出现;各测量位置侧间隙基本位置32930.15(+0.05~0.10)60°弧长位置侧间隙符合上述中的理论要求;整个瓦面各阶面平滑过渡。2)在接触

8、角内,亮点均匀分布于整个瓦面,平均3420.03(+0.05~0.10)70°弧长位置侧间隙21~2点/cm。1470.49(+0.10~0.20)30°弧长位置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