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九年级鼎湖山听泉课件实用.ppt

苏教版九年级鼎湖山听泉课件实用.ppt

ID:57032566

大小:989.50 KB

页数:24页

时间:2020-07-27

苏教版九年级鼎湖山听泉课件实用.ppt_第1页
苏教版九年级鼎湖山听泉课件实用.ppt_第2页
苏教版九年级鼎湖山听泉课件实用.ppt_第3页
苏教版九年级鼎湖山听泉课件实用.ppt_第4页
苏教版九年级鼎湖山听泉课件实用.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苏教版九年级鼎湖山听泉课件实用.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鼎湖山鼎湖山是岭南四大名山之一,位于广东省肇庆市鼎湖区。原名顶湖山,因山顶有湖而得名,后传说轩辕皇帝曾在此铸过鼎,遂改为今名。也有一说,山顶天湖周围有三峰鼎立,故取鼎湖山。第1课鼎湖山听泉学习重点:1.了解一般写景散文的写作思路和构思方式。2.掌握诵读要领,在诵读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3.学习作者在文章中对材料的详略安排。学习难点1.学习和运用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和变换角度表现景物的方法。2.体会作者由听泉而生悟,领会文中深含的哲理。读准下列字音肇泠淙一泓偎童稚了无楹联怅惘嬉戏嵌古刹迥然万籁俱寂汩滤过污垢雀跃:高兴得像雀儿一样跳跃;楹联:挂在或帖在楹(堂屋)前部柱子上的

2、对联,泛指对联;万籁俱寂:形容各种声音都寂静下来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请用一句化概括本文采用了怎样的顺序来写鼎湖山听泉的?请结合文中词句,说说你的依据.按照游人的行踪顺序来写。岸边——寒翠桥——山中——补山亭——庆云寺(半山)。作者这样移步换景,就逐渐把山泉的形态和精神都描摹出来了。作者为了让读者了解当时的环境和观赏景物时的背景,还约略交代了时间的变化黄昏——晚饭后——入夜课文在这两条线索的组织下,行文非常清晰,结构层次分明第一部分(第l段)初闻泉声;第二部分(第2—3段)引发联想;第三部分(第4—7段)回旋转折;第四部分(第8—10段)得到感悟要求找出文中四次听泉

3、的有关语句,体会其特点听泉地点泉声特点产生的感受(或联想)过了寒翠桥进山后补山亭(庆云)寺旁客房思路(1)初闻泉声,如见泉姿;循声而去,渐入山中(2)再睹泉踪,正面写泉,以爱女作喻,表现出泉水的活泼钟泉之声相应,显现亲情(4)浑然一片——分清层次,从泉声中悟出人生哲理,认识鼎湖山之魂。研读品析,为什么写听泉而不是看泉呢?说说你的理解黄昏进山,烟雨迷蒙;泉声丰富多变,颇有情趣;树林深密,难见起形;将泉声与山寺钟声融合,写出了鼎湖山的古老而年轻;前人多从形态表现泉水,作者写听泉,可以有一个全新的视角.再读课文重点朗读第八段。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那清脆如弹

4、拨者,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那厚重如倍司轰响者,应为万道细流汇于空谷。那雄浑如铜管齐鸣者,定是激流直下陡壁,飞瀑落下深潭。作者的鼎湖山之旅,实际上就是心灵之旅。思考:为什么先举乐音,再举本体?第8段中,作者用乐声来比拟泉声,作者用这几种乐器作为喻体,就把一个交响乐队的框架勾画出来了为后面进一步比喻设置了基础。先举喻体后举本体,是符合作者听泉时的心理活动的。先听再辨,最后才想象出泉声发生的具体环境。鼎湖山的风景十分美丽,课文中也涉及了很多。但文中主要是借山泉的美来表现山林的美,揭示从泉中所领略和感悟到的人生哲理。你能说说作者感悟到了什么吗?作者把山泉看作鼎湖山的灵魂,是

5、它滋养了一切,构成了“清澈透明的境界”;清幽的环境,因为有了山泉的缘故,不是使人消沉,而是让人们奋起,更加热爱人生。总结本文的关键在一个“听”字。从全文来看,“听”有一个过程,起先由听到泉声而想到山泉。但是山泉时隐时现,作者由泉影的变幻不定,联想起爱女而爱上山泉。及至亭前观山,闻钟泉之声相应,把钟声与泉声化为老人与孩子——成为两个时代的象征,点出泉水活泼流动的青春气息。及至夜间,由听泉生悟,写出了泉所深寓的精神。全文是在颂泉,而“听”只不过是认识泉的一个手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