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之于国也导入和第2课时资料讲解.doc

寡人之于国也导入和第2课时资料讲解.doc

ID:57096603

大小:20.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8-02

寡人之于国也导入和第2课时资料讲解.doc_第1页
寡人之于国也导入和第2课时资料讲解.doc_第2页
寡人之于国也导入和第2课时资料讲解.doc_第3页
寡人之于国也导入和第2课时资料讲解.doc_第4页
寡人之于国也导入和第2课时资料讲解.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寡人之于国也导入和第2课时资料讲解.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寡人之于国也导入和第2课时精品文档1、故事导入:有这么一个故事。某地盛产沙丁鱼,但每次渔夫们出海回来,捕得的沙丁鱼都会死去很多。这令渔夫们非常苦恼。然而,有一个聪明的渔夫,他的沙丁鱼却死得很少,为什么呢?原来,他从外地购了几条喜欢吃沙丁鱼的鲇鱼放在船上,使沙丁鱼们有了恐惧感,动了起来,增强了活力。那么,同学们,这则故事反映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呢?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那么,这是谁说的?他是怎样阐述这一道理的?有哪些名句?(学生答:孟子。“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增益其所不能。”)好,那么我们今天就更进一步走近孟子

2、,学习他的《寡人之于国也》。1、作家作品孟子(约前372~前289)战国时期邹人,名轲,字子舆,孔子孙子子思的再传弟子,儒家大师。《孟子》是一部记录孟轲思想及其言行的书。孟子的主要主张是:仁政,民贵,君轻。与孔子合称“孔孟”。孔子被尊为“圣人”,孟子被尊为“亚圣”。2、基础知识(1)、孟子,是儒家继孔子之后又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其民本思想的核心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反对不义的战争,即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2)、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人,儒家学派代表人,后人把他与孔子合称孔孟,并尊称他为亚圣,《孟

3、子》是记录孟子仁政、民贵君轻思想及其言行的一部著作。(3)、给下列字注音王好战(hào)弃甲曳兵(yè)数罟不入洿池(cùgǔ)衣帛(yìbó)庠序(xiáng)鸡豚狗彘(túnzhì)饿莩(piǎo)不入洿池(wū)《寡人之于国也》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落实“加”“鼓”“直”“王”等文言实词与判断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等特殊句式。2.通过把握梁惠王与孟子对“民”认识的不同,基本把握孟子的经世济民思想。教学流程:一、课前准备(略)二、导入课文  直接导入,读课文标题。这不是一句完整的话,完整的是课文第一句“寡人

4、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读这一句话,你读出了怎样的语气?(从语气助词“也”以及句末连续运用的三个虚词“焉”“耳”“矣”中可以读出梁惠王:①充满疑问与遗憾;②自我满意感)梁惠王所做的一切最终结果如何呢?(民不加多)注意“加”是“更”的意思。三、一读课文,辨“民”义(探讨梁惠王与孟子观点分歧的根本所在)  1.理解梁惠王心中的“民”  讨论一:如果你是当时的“民”,你会依附于梁惠王吗?为什么呢?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精品文档(明确:不会。因为:1,“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意味

5、着人民生活不安定;2,“王好战”,意味着社会动荡不安全;3,“狗彘食人食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这意味着社会不经困济贫,人民忧患不安心。)注意“检”通假“敛”,是“制止,约束”的意思,“发”是“打开”的意思。“非我也,岁也”是判断句。  讨论二:梁惠王喜欢的“民”一般属于哪一年龄层次的?为什么?(明确:梁惠王喜欢的是青壮年。因为他“好战”。“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这几句话值得我们思考。“河内”闹饥荒,把“民”移到“河东”,为什么还要把一些粮食移到“河内

6、”呢?这说明“河内”还有一部分人需要粮食吃,他们会是哪一部分人呢?“王好战”,梁惠王自然看中的是青壮年,需要保存战斗实力也只能靠青壮年。青壮年需要移到粮食充足的地方,留在闹饥荒地方的只可能是老人和孩子。朱熹说:“移民以就食,移粟以給其老稚之不能移者。”由此可以看出,梁惠王心中装的只是适合作战的“民”,他保的也只是适合行军的壮“民”。显然,梁惠王心中“民”的范围有限的,概念是模糊的,是“小民”、“寡民”。)  2.理解孟子心中的“民”  思考一:如果你是当时的“民”,你能找到可以依附的人吗?谁可以招致天下之民呢?(明

7、确:可以,孟子。孟子说“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思考二:孟子心中“民”与梁惠王心中的“民”的内涵是一样的吗?(明确:不一样。孟子心中的“民”要比梁惠王心中的“民”范围要广,概念要清。孟子明确提出“五十者”“七十者”以及“黎民”等概念,具体而明确。在孟子心中,“民”初步分为“老人”和“青、少年”,涵盖了所有的老百姓,是“黎民”“全民”。正是因为二者对“民”的理解不一样,才有不同的行为主张。)思考三:孟子言下的“民”对梁惠王有何益处呢?(明确:孟子所言之民,指天下百姓,包括老人、小孩以及青壮年。老人和小孩是青壮年

8、的牵挂,青壮年是老人、小孩的依靠。他们谁也离不开谁。如果需要青壮年服兵役,最起码他们没有后顾之忧。这样他们才肯在战场上为君王卖力、效忠。所以,不管从哪个角度讲,我们都可以发现孟子的“全民”思想才真正有利于国家的稳固与长治久安的。)  四、二读课文,析“道”理(体会孟子的“经世济民”思想)探讨一:孟子的哪些构想是你期望看到的?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