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的用法教学文案.ppt

之的用法教学文案.ppt

ID:57150260

大小:172.5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20-08-01

之的用法教学文案.ppt_第1页
之的用法教学文案.ppt_第2页
之的用法教学文案.ppt_第3页
之的用法教学文案.ppt_第4页
之的用法教学文案.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之的用法教学文案.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之”字用法总结“之”的词性:代词助词动词人称代词指示代词A结构助词“的”B宾语前置的标志C定语后置的标志用在表示处所的词前,译为:到,往,到…..去D凑足音节,无意义E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之“之”的用法归纳起来,有以下七种用法:1、代词(1)人称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我”、“他们”、“她们”、“它”、“它们”。例如:    ①作《师说》以贻之。②亲戚畔之(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译:亲戚背叛反对他。之:代指道的君主。    ③彼竭我盈,故克之。(左秋明《曹刿论战》)译:所以战胜了他们。之:代指齐国军队④具答之。(陱渊明《桃花源记》)译:

2、渔人详尽地回答了他们。之:代指桃花源人。(2)指示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这”、“这样”“这……事”、“那”、“那样”等。例如: ① 渔为甚异之。(陱渊明《桃花源记》)译:渔为非常惊异这件事。之:代指桃花源的情景。    ②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陱渊明《桃花源记》)译:听说了这件事。之:代指桃花源事。    ③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列子《愚公移山》)译:还不能挖掉魁父这样的小山。2、结构助词“的”;结构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作定语的标志。    其格式为:定语+之+中心语。 例如:    ①水陆草木之花。(周敦颐《陋室

3、金铭》)——各种草木的花。    ②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范仲淹《岳阳楼记》)译:(他们)观赏自然景物后的感情    ③忘路之远近。(陱渊明《桃花源记》)译:忘记了路的远近。④ 明有奇巧人……能以径寸之木。(魏学伊《核舟记》)译:直径一寸的木头。    ⑤菊之爱,陱后鲜有闻。(陱渊明《桃花源记》)译:对于菊花的爱好。⑥壬戌之秋,七月既望。3、宾语前置的标志;通常出现在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放在动词谓语前。    其格式为:宾语+之+谓语。例如:    ①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译: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②宋何罪

4、之有?(墨子《公输》)译:宋国有什么罪呢?    动词“有”,宾语“陋”、“何罪”,借“之”帮助,把宾语“陋”“何罪”从动词“有”后面提到动词前面。这个“之”只是提宾标志,无实在意义。按现代汉语的说法,“何陋之有?”即为“有何陋?” “宋何罪之有?”即为“宋有何罪?”。4、定语后置的标志;为了强调定语,常把定语放在中心语的后面。例如:    马之千里者。(韩愈《马说》)译: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吃完一石粮食。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屈原列传》译:哪里能让洁白的身体去接触污浊的外物?5、凑足音节,无义。在不及物动词、形容词或时间副词后起协调音节、

5、舒缓语气作用。不必译出。    例如:    ①公将鼓之。(左秋明《曹刿论战》)译:鲁庄公将要击鼓进攻了。    ②久之,目似暝,意暇甚。(蒲松龄《狼》)译:时间长了,6、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7、动词作动词用,相当于“到”、“往”、“去”:    例如:    ①辍耕之垄上。(《史记陈涉世家》)译:他停止耕作,到田埂上休息。    ②杜少府之任蜀州  译:到蜀州上任。    ③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史记陈涉世家》)译:到驻地旁的丛林里的神庙中。其中,第六种用法“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这一用法很多学生不太理解,在高中课本中经常出现

6、,比如“臣之壮也,犹不如人”,“邻之厚,君之薄也”。何谓“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在理解这一用法之前,先看看下面的语法分析:通常,一个句子的核心要素是主语(多由名词、代词充当)和谓语(多由动词、形容词充当)。具备了这两个要素,它便可以不依靠别的成分而独立存在,表达较完整的意思了,比如说:“我去”,“大家好”,“同学们辛苦了”,人家一听就知道是什么意思。但有时候,为了使句子的内涵更加丰富,必须在原先比较简单的主谓短语上添加相应的成分。这样一来,它就由独立句变成了长句中的一个部分,或复句中的一个分句。功能变了,形式也应发生变化,否则很容易造成听话人

7、或读者理解上的障碍,甚至本身就不成话。先举个现代汉语的例子:如前所述,“大家好”是很常见的一句话,但如果说“我会永远记住大家好”,便不知是什么意思。要是在“大家”和“好”之间加个“的”字,说“我会永远记住大家的好”,句子就十分通畅了。下面再举古文中几个“之”在主谓之间的句子,例析它的用法。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师说》例1中的“师道不传”(从师学习的风尚没有被传承下来)本是可以独立成句的主谓短语,但在这里,它只以句子中的一个成分(主语)而存在,因此,必须在主语“师道”和谓语“不传”之间加一个“之”,这样,它就不能独立存在了,后面

8、的“人之无惑”亦然;2、吾不知子之牧羊何所用哉?——《柳毅传》例2同样如此,因为“子牧羊何所用哉”(您放这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