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列通项、求和方法经典总结.doc

数列通项、求和方法经典总结.doc

ID:57283072

大小:622.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8-09

数列通项、求和方法经典总结.doc_第1页
数列通项、求和方法经典总结.doc_第2页
数列通项、求和方法经典总结.doc_第3页
数列通项、求和方法经典总结.doc_第4页
数列通项、求和方法经典总结.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数列通项、求和方法经典总结.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求an;求Sn;第二次课——数列通项公式的求法一、定义法——直接利用等差或等比数列的定义求通项。特征:适应于已知数列类型(等差or等比)的题目.例.等差数列是递增数列,前n项和为,且成等比数列,.求数列的通项公式.解:设数列公差为∵成等比数列,∴,即∵,∴………………………………①∵∴…………②由①②得:,∴二、公式法求数列的通项可用公式求解。特征:已知数列的前项和与的关系例.已知数列的前项和满足.求数列的通项公式。解:由当时,有……,三、由递推式求数列通项法类型1特征:递推公式为对策:把原递推公式转化为,利用累加法求解。例1.已知数列满足,,求。解:由条件知:分别令,

2、代入上式得个等式累加之,即所以,类型2特征:递推公式为对策:把原递推公式转化为,利用累乘法求解。例2.已知数列满足,,求。解:由条件知,分别令,代入上式得个等式累乘之,即又,类型3特征:递推公式为(其中p,q均为常数)对策:(利用构造法消去q)把原递推公式转化为由得两式相减并整理得构成数列以为首项,以为公比的等比数列.求出的通项再转化为类型1(累加法)便可求出例3.已知数列中,,,求.解:设递推公式可以转化为即.故递推公式为,令,则,且.所以是以为首项,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则,所以.类型4特征:递推公式为(其中p为常数)对策:(利用构造法消去p)两边同时除以可得到,令,

3、则,再转化为类型1(累加法),求出之后得例4.设数列{}的前n项和.已知首项a1=3,且+=2,试求此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前n项和.解:∵a1=3,∴S1=a1=3.在Sn+1+Sn=2an+1中,设n=1,有S2+S1=2a2.而S2=a1+a2.即a1+a2+a1=2a2.∴a2=6.由Sn+1+Sn=2an+1,……(1)Sn+2+Sn+1=2an+2,……(2)(2)-(1),得Sn+2-Sn+1=2an+2-2an+1,∴an+1+an+2=2an+2-2an+1即an+2=3an+1此数列从第2项开始成等比数列,公比q=3.an的通项公式an=此数列的前n项和为

4、Sn=3+2×3+2×32+…+2×3n–1=3+=3n.类型5特征:递推公式为(其中p,q均为常数)。对策:先把原递推公式转化为其中s,t满足,再应用前面类型3的方法求解。例5.已知数列中,,,,求。解:由可转化为即或这里不妨选用(当然也可选用,大家可以试一试),则是以首项为,公比为的等比数列,所以,应用类型1的方法,分别令,代入上式得个等式累加之,即又,所以。巩固:例8.数列{a}满足a=1,,求数列{a}的通项公式。解:由得设a,比较系数得解得∴{}是以为公比,以为首项的等比数列∴例9.已知数列满足,且,求.解:设,则,是以为首项,以3为公比的等比数列例10.已知

5、数列满足,,求.解:将两边同除,得设,则.令.条件可化成,数列是以为首项,为公比的等比数列..因,.例11.已知数列满足(I)证明:数列是等比数列;(II)求数列的通项公式;例12.数列满足=0,求数列{a}的通项公式。解:由得即,且∴是以2为公比,3为首项的等比数列∴利用逐差法∴例13.已知数列满足,,求.解:设或则条件可以化为是以首项为,公比为的等比数列,所以.问题转化为利用累加法求数列的通项的问题,解得.求的四种方法:⑴错位相减法①若数列为等差数列,数列为等比数列,则数列的求和就要采用此法.②将数列的每一项分别乘以的公比,然后在错位相减,进而可得到数列的前项和.例

6、:⑵裂项相消法一般地,当数列的通项时,往往可将变成两项的差,采用裂项相消法求和.可用待定系数法进行裂项:设,通分整理后与原式相比较,根据对应项系数相等得,从而可得⑶分组法求和有一类数列,既不是等差数列,也不是等比数列,若将这类数列适当拆开,可分为几个等差、等比或常见的数列,然后分别求和,再将其合并即可.一般分两步:①找通向项公式②由通项公式确定如何分组.⑷倒序相加法如果一个数列,与首末两项等距的两项之和等于首末两项之和,则可用把正着写与倒着写的两个和式相加,就得到了一个常数列的和,这种求和方法称为倒序相加法。特征:⑸记住常见数列的前项和:①②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