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地形图的判读课件.ppt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地形图的判读课件.ppt

ID:57293819

大小:6.96 MB

页数:42页

时间:2020-08-10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地形图的判读课件.ppt_第1页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地形图的判读课件.ppt_第2页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地形图的判读课件.ppt_第3页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地形图的判读课件.ppt_第4页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地形图的判读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地形图的判读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4地形图的判读在青藏高原上,一位藏族老人指着珠穆朗玛峰对他的孙子说:“这是我见到的最高的山峰,它至少有4000米。”孙子说:“不对,爷爷说的不对,书上说珠穆朗玛峰的高度8844.43米。”(1)甲、乙两地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分别是多少米?1500米500米1000米自主学习学一学算一算海拔相对高度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2)甲地高出乙地的垂直距离是多少米?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动动脑海拔和相对高度有什么不同点和相同点?都是指垂直距离测量起点不同相同点:不同点:海拔相对高度ABC海平面50米40米6

2、0米海拔?海拔?海拔?A与C的相对高度?_____。50米90米150米100米练一练B与C的相对高度?60米评判——孙子说的8844.43米是指珠穆朗玛峰的____高度,而爷爷说的4000米是指珠穆朗玛峰与青藏高原的_____高度。海拔相对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海拔高度相同的各点的连线100100100100100米100100100200米200200200数值大变身:如果把海拔高度改为海水深度,图中的线就变成了。等深线等高线地形图示意图二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等高线原理等高线。坡陡的地方坡缓的地方等高线。密集稀疏山陡密

3、疏缓甲乙甲乙哪条登山路线省力些?为什么?甲省力。因为甲路线上的等高线稀疏,坡度缓。学以致用1.A.B.C.D四地的海拔高度大小顺序2.图中甲、乙两山海拔高度是多少?乙山与B地的相对高度是多少米?C>A=B>D400400300300200米等高距:相邻两条等高线的高度之差结论:同图等距同线等高认识山体的不同部位山峰山脊鞍部山谷陡崖山峰等高线闭合,中间高四周低▲100100200200300300山峰盆地甲乙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凸出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凸出山谷多能形成河流。学习区分山脊和山谷:4040等高线向低处弯曲为山脊等高线向

4、高处弯曲为山谷记忆口诀:凸低为脊凸高为谷A表示的地形部位C表示的地形部位是山脊山谷测一测两个相邻山峰的中间部分陡崖等高线重合的地方适合的运动?可能出现的景观?▲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高线闭合,中高周低(点)等高线向低处凸出(线)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线)两个山顶之间低地(点)等高线重合的地方(线)山峰小结:几种基本地形部位的判读写出左图中字母代表的地形类型名称:A;C;D;E;F.快速抢答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即学即练天然的“等高线”天然的“等高线”史上最酷的等高线利用等高线地形图解决实际问题哪可能有河流?哪爬山省力?哪可极限

5、攀岩?哪视野最开阔?等高线重叠为陡崖该处为图中海拔最高点等高线向高处凸出为山谷等高线稀疏,坡缓,省力⑤③②④①山峰山脊山谷陡崖▲陡坡1、同线等高2、等高距全图一致3、等高线均为闭合曲线4、除了陡崖处,等高线不相交,不重合5、等高线的疏密反映坡度的陡缓观察分析、归纳说一说,你这节课都学到了什么?常见的陆地地形:地形是指地表各种各样的形态。陆地地形的基本类型有五种:丘陵山地平原高原盆地山地海拔在500米以上、崎岖不平、呈条带状分布的地形区。高原较大范围的、较平坦的、海拔在500米以上的地形区。丘陵海拔在200~500米之间、

6、崎岖不平的地形区。盆地中间低、但较平坦、四周相对较高、但相对崎岖的地形区。平原海拔在200米以下、相对较平坦的地形。读课本27页图1.43,完成下列问题小结:五种地形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和两个方面海拔相对高度自主学习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平原海拔地面起伏超过500米低于500米不一定低于200米平坦,边缘部分陡峭起伏大坡度陡(山高谷深)起伏小,坡度和缓中间低四周高平坦超过500米1.填表说出五种地形的差异(二)分层设色地形图自主学习1.什么是分层设色地形图?2.如何在这种地图上判断高度?一般规律是:绿色表示,蓝色表示,黄色表示,褐

7、色表示,白色表示雪线以上。平原;海洋高原、山地、丘陵;高山根据不同的颜色来判断地形如何在这种地图上判断高度020010003000-500-200-10000把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染上不同的颜色,就得到一幅分层设色地形图什么是分层设色地形图?(三)地形剖面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