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6-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与转化课件.ppt

实验6-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与转化课件.ppt

ID:57295552

大小:767.00 KB

页数:23页

时间:2020-08-10

实验6-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与转化课件.ppt_第1页
实验6-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与转化课件.ppt_第2页
实验6-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与转化课件.ppt_第3页
实验6-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与转化课件.ppt_第4页
实验6-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与转化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实验6-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与转化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实验六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和转化基因工程的基本路线PCR质粒DNA提取和酶切连接转化操作步骤(一)受体菌的培养1、-70℃或-20℃低温冰箱取出菌种后,在LB培养液中培养过夜,进行活化;2、取几微升活化后的菌液(取量视菌的密度而定)在LB平板上涂布,于37℃培养箱中培养24h;从LB平板上挑取单菌落,接种于3-5mlLB液体培养基中,37℃下振荡培养12小时左右,直至对数生长后期。3、将该菌悬液以1:100-1:50的比例接种于LB液体培养基中,37℃振荡培养2-3小时至OD600=0.5左右(生长对数期)。(注:这一步非常关键。培养过度的菌液含有较多的“老”细胞,制备成感受态细胞后其

2、接受外援DNA能力较低,从而导致转化率降低。)(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CaCl2法)1、将1.5ml菌液移入离心管中,冰上放置10分钟,然后于4℃下5000rpm离心5分钟。2、弃去上清(轻轻倾倒掉上清液,并用吸水纸或移液器移除残余的过多水分)。3、加入1ml预冷的0.1mol/L的CaCl2溶液,轻轻拨动管底使细胞完全悬浮,冰上放置15分钟后,4℃下5000rpm离心5分钟。3、弃去上清,加入0.2ml预冷的0.1mol/L的CaCl2溶液,轻轻悬浮细胞,即制成感受态细胞。将感受态细胞悬液分装成2份(1.5ml管),每份100μl(注意悬液密度要均匀)。冰上放置备用。4、暂时不用的感受

3、态细胞可置于-80℃保存。注:CaCl2处理后的细胞比较脆弱,尽量温柔操作!(三)质粒pUC19的转化(两人一组,1人做质粒转化,1人做对照)质粒和感受态细胞混和:分别在100μl感受态细胞悬液中加入下列DNA质粒或水,轻轻摇匀后冰上放置30分钟。感受态细胞+pUC19质粒2μl(10ng/ul,含量不超过50ng,体积不超过10μl)感受态细胞+无菌水2μl(阴性对照)热击:42℃水浴中热击90秒(注:精确计算时间,过长将对细胞造成伤害),热击后立即置于冰上冷2-5分钟(禁止摇动)。复苏:向每管中加入400μlLB液体培养基(注:不含Amp),混匀后37℃轻摇培养1~1.5小时,使细菌恢

4、复正常生长状态,并表达质粒编码的抗生素抗性基因(Ampr)。实验目的掌握氯化钙法制备与转化感受态细胞的原理、方法和技术。学会对质粒转化结果的评估。实验原理转化(Transformation)是将外源DNA分子引入受体细胞,使之获得新的遗传性状的一种手段,它是微生物遗传、分子遗传、基因工程等研究领域的基本实验技术。如需将质粒载体转移进受体细菌,需诱导受体细菌产生一种短暂的感受态以摄取外源DNA。细胞经过一些特殊方法(电击法、CaCl2法等处理后,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了暂时性的改变,成为能允许外源DNA分子进入的细胞,即感受态细胞(Compenentcells)。0.1mol/LCaCl2是一种

5、低渗溶液,在0℃冷冻处理大肠杆菌细胞时,细胞膨胀成球形,DNA可吸附在其表面。在短暂的热冲击下,细胞可吸收外源DNA。摄入了外援DNA的细胞在丰富培养基内复制并增殖,表达外源基因。带有选择标记基因的外源载体在受体细胞内表达时,受体细胞表现标记基因的表型,使转化子与非转化子在选择培养基上区分开来。Ampr:抗氨苄青霉素–β内酰胺酶:一类具有不同底物专一性、催化水解β内酰胺的酶多克隆位点:外源DNA片段的插入位点Amps菌株Ampr涂布于含Amp的培养基上,可以生长。次日可见白色菌落--转化子。培养基上含有X-Gal和IPTG时,可使用蓝白斑筛选方法鉴别真正的重组的转化子。蓝白斑筛选的原理(α

6、-互补)pUC19载体带有β-半乳糖苷酶基因(lacZ)的调控序列和前146个氨基酸的编码信息。在这个编码区中插入了一个多克隆位点(MCS),它并不破坏读框;宿主细胞编码β-半乳糖苷酶C端部分序列。这样,宿主和质粒编码的片段虽都没有酶(β-半乳糖苷酶)活性,但它们同时存在时,可形成具有酶学活性的蛋白质。这种现象称为α-互补。由α-互补而产生的LacZ+细菌在诱导剂IPTG的作用下,在生色底物X-Gal存在时产生蓝色菌落,因而易于识别。蓝白斑筛选的原理(α-互补)现在使用的许多载体都带有β-半乳糖苷酶基因(lacZ)的调控序列和前146个氨基酸的编码信息。在这个编码区中插入了一个多克隆位点(

7、MCS),它并不破坏读框;宿主细胞编码β-半乳糖苷酶C端部分序列。这样,宿主和质粒编码的片段虽都没有酶(β-半乳糖苷酶)活性,但它们同时存在时,可形成具有酶学活性的蛋白质。这种现象称为α-互补。由α-互补而产生的LacZ+细菌在诱导剂IPTG的作用下,在生色底物X-Gal存在时产生蓝色菌落,因而易于识别。然而,当外源DNA插入到质粒的多克隆位点后,几乎不可避免地导致无α-互补能力的氨基端片段,使得带有重组质粒的细菌形成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