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3例疗效观察.doc

中西医结合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3例疗效观察.doc

ID:57977359

大小:58.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4-05

中西医结合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3例疗效观察.doc_第1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3例疗效观察.doc_第2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3例疗效观察.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中西医结合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3例疗效观察.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西医结合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23例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江南卷柏片联合激素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IT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6例IT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3例,予以地塞米松1.5mg/(kg•;日),连用5天后改强的松每日l.Omg/kg,顿服,总疗程4〜6周;治疗组2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江南卷柏片口服,5〜6片/次,3次/日,治疗1个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血小板上升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100X10❷9/L,无出血症状;②有效:血小板数在50X10❷9〜100X

2、10^9/1,无或基本无出血症状;③进步:血小板数上升,出血症状改善;④无效:血小板数和出血症状无改善。统计学原理:对两组病人治疗前、治疗第7天、第14天的血小板数进行分析,采用t检验。结果两组治疗过程中血小板恢复情况为:治疗第7天、第14天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见表1。讨论ITP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由血小板自身抗体作用导致的血小板减少性疾病,是血液系统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之一。ITP临床以皮肤黏膜或内脏出血为主要表现,严重者可有其他部位出血如鼻出血、牙龈渗血、妇女月经量过多或严重吐血、咯血、便血、尿血等症状,并发颅内出血是本病的致死病因

3、。约80%病儿在发病前3周左右有病毒感染史,多为上呼吸道感染,还有约20%病人的先驱病是风疹、麻疹、水痘、腮腺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肝炎、巨细胞包涵体病等疾病,约1%病例因注射活疫苗后发病。所以,认为病毒感染引起ITP不是由于病毒的直接作用而是有免疫机制参与,因为常在病毒感染后2〜3周发病,且患者血清中大多数存在血小板表面包被抗体(PAIgG)增加,引起血小板被吞噬细胞所破坏。急性型比慢性型抗体量更高,血小板破坏更多。有的病人同时发生ITP和自身免疫性溶血;新生儿患者均半数母亲患有同样疾病,这些现象都支持ITP是免疫性疾病。临床可

4、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前者多见于儿童,后者好发于40岁以下的女性。目前治疗常规首选糖皮质激素,但血小板提升慢,且不容易维持。也有激素联合静脉丙种球蛋白治疗ITP,但是因丙种球蛋白价格昂贵不能广泛使用。本病的发病机制与感染、免疫因素、肝脾及遗传因素等有关,其中免疫因素为重要原因[1],其主要表现在机体对血小板相关抗原发生免疫反应,产生了抗血小板抗体,使血小板在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中过早破坏,使血小板减少。近年来对于ITP的治疗除用激素治疗外,静脉丙种球蛋白也应用于临床,但是其价格昂贵,对于相当一部分患者是可望而不可及。有文献报道,ITP的发生

5、与病毒感染有关,使用激素可使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患者更易感染导致复发[2,3]。中医认为ITP是因正气虚弱、阴血不足,阴虚则内热,致血燥血热、血不循经;而表现为皮肤黏膜瘀斑,色青紫,有时可有鼻血、齿血及便血。针对这些症状,中医采用滋阴养血、和血止血及清热毒的治法。而江南卷柏片具有清热利湿、凉血止血和养血的作用,同时有提升血小板数、促进血小板聚集和调节免疫机能的作用,其与激素联合应用后,一定程度地减轻了患者体内的慢性病毒感染等致敏原,还可减少激素降低机体抵抗力的不良反应。ITP临床以出血为主要症状,无明显肝、脾及淋巴结肿大,血小板计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