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乐民之乐,忧民之忧.docx

四、乐民之乐,忧民之忧.docx

ID:58045592

大小:22.56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4-09

四、乐民之乐,忧民之忧.docx_第1页
四、乐民之乐,忧民之忧.docx_第2页
四、乐民之乐,忧民之忧.docx_第3页
四、乐民之乐,忧民之忧.docx_第4页
四、乐民之乐,忧民之忧.docx_第5页
资源描述:

《四、乐民之乐,忧民之忧.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榆林市第十中学课堂六步教学导学提纲年级高二班级学生姓名课题《乐民之乐,忧民之忧》课时1课时责任教师边洁小组名称本节组长提纲完成情况学习目标1、了解第一则选文和第三则选文的思想内容。  2、把握孟子“乐民之乐,忧民之忧”的思想及其现代意义。本节学习重点、难点1、学习对比描写在说理中的作用。  2、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和特殊的文言句式3、领悟孟子“与民同乐”的思想,学习其关注民生疾苦的火热情怀。一、教师主导---提出问题阅读“引入话题”,结合注释及相关资料疏通一、二两则文字。  一、读准下列加点词的字音。  (1)王语暴()(2)庶几()

2、(3)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4)直好世俗之乐()(5)举首蹙頞()()羽旄之美()  二、归纳文言现象:  1、找出通假字并解释词义。  ①今之乐由古之乐(“由”通“犹”,)  ②可得闻与(“与”通“欤”,)  ③直好世俗之乐耳(“直”通“只”,)  ④时日害丧(“害”通“曷”,)  ⑤予及女偕亡(“女”通“汝”,)  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义。  ①王语暴以好乐(语:。好:)  ②王变乎色曰(色:)  ③今王鼓乐于此(今:)  ④经之营之(经、营:)  ⑤庶民攻之(攻:)  3、归纳词类活用现象。  ①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乐:

3、)  ②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少、众:)  ③今王鼓乐于此(鼓:)  ④吾王庶几无疾病与(疾病:)  ⑤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王:)  5⑥庶民子来(子:)  ⑦而民欢乐之(欢乐:)  4、指出下列句子属于什么文言句式。  ① 好乐何如何以能鼓乐也何以能田猎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②  王语暴以好乐王尝语庄子以好乐今王鼓乐于此今王田猎于此  ③ 暴见于王他日,见于王曰  三、简要概括一、二两则的主旨(主要意思)。    【合作探究】  一、翻译下列语句。  (1)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  (2)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4、!  (3)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  (4)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5)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  (6)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  二、梳理课文内容:  第一则记录了孟子与  、 的两次谈话。第二次谈话的主要内容有:  ①  ②  ③  一、学生探求---发现问题1、孟子是如何调控与齐王谈话的气氛的?  首先,齐王把自己和孟子对立起来,谈话气氛非常僵硬,齐王简直是给孟子来了一个大关门。孟子与齐王谈话,是从齐王好乐开始的,可是,齐王根本不顾孟子的面子,变了脸色,还说“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这等于是堵

5、住孟子的嘴巴,不让孟子谈他的“先王之乐”,而事实上,孟子的谈话肯定是离不开谈“先王之乐”的,因为孟子的音乐观是与王道有关的。其次,我们要看清孟子面对这并不融洽的气氛所用的对策。如果孟子勉强硬谈先王之乐和世俗之乐的是非,谈话气氛可能更加紧张,更关键的是达不到劝说齐王与民同乐、行仁政的目的。所以,孟子在此时转换了谈话的内容,几乎是迎合齐王似的说了5那句“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其目的很明显,那就是想通过引起齐王兴趣,改变谈话气氛。但是这句话却是很有文章的,它已经巧妙地把谈话内容引入了政治领域。紧接着,孟子又说“今之乐犹古之乐也”,这话是

6、承接齐王的“先王之乐”与“世俗之乐”而言的,但更应引起我们注意的是这其间孟子已经改变了原来的概念,于是,出现了四个概念:“先王之乐”、“世俗之乐”、“今之乐”、“古之乐”。这四个概念的出现,使孟子转换了话题,为齐王钻进自己的圈套作好了准备。至此,孟子就已经完成了化被动为主动的转移。要指出的是,孟子为了缓和谈话气氛所用的手段,并没有改变自己原来对音乐的立场,却把谈话引入了自己想说的领域。  2、体会孟子与齐王谈话中的两层铺垫的作用。  这两层铺垫就是孟子的两次提问和两次回答,孟子的两问是“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和“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

7、乐?”齐王的两次回答“不若与人。”和“不若与众。”说这话的前提是齐王忍不住主动地说“可得闻与?”孟子在此故意不直接阐述自己的道理,其目的很明确,一是蓄势,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加重谈话气氛,诱导齐王在思想上趋向自己与民同乐的观点。  3、孟子描绘了人民个个“疾首蹙頞”“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的悲惨图景和人人都“欣欣然有喜色”,祝福国君身体健康的太平景象这两幅画面,其作用是什么?  避免直接的、枯燥的说教。通过描写来说理,在议论文中可以借鉴使用。一、主体互动---研究问题结合注释及相关资料疏通第三则文字。  一、读准下列加点词的字音。  (1

8、)放于琅琊()(2)秋省敛而助不给()  (3)睊睊()(4)慝()(5)徵招()  二、归纳文言现象: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义。  ①遵海而南(遵:)  ②秋省敛而助不给(省:。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