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平衡的移动说课课件.ppt

化学平衡的移动说课课件.ppt

ID:58228965

大小:1.84 MB

页数:25页

时间:2020-09-05

化学平衡的移动说课课件.ppt_第1页
化学平衡的移动说课课件.ppt_第2页
化学平衡的移动说课课件.ppt_第3页
化学平衡的移动说课课件.ppt_第4页
化学平衡的移动说课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化学平衡的移动说课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化学平衡的移动苏教版选修4专题2第三单元(第一课时)教学分析化学平衡的移动学习目标教学流程预期效果教学方法说课流程说课内容本节内容浓度对平衡的影响规律【教学分析】【学习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流程】【预期效果】教材分析化学平衡移动的内涵化学平衡的特征外界条件对速率的影响其它条件对平衡的影响应用指导推导出勒夏特列原理学情学生情况探究能力知识储备分析、设计实验能力还比较薄弱学生已经学习了可逆反应及其特征学生思维活跃,学习能力较强,能较好的接受新知识学情分析【教学分析】【学习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流程】【预期效果】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证据推理实验探

2、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能通过绘画浓度速率图像,从微观角度认识化学平衡的移动,与宏观现象得出的结论达成一致应用图像对浓度进行原因分析,学会知识的迁移和应用能通过实验探究,小组合作,对实验现象和结论敢于质疑与创新。通过对实验现象、实验数据的处理,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深刻体会到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通过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的学习,在工业生产中选择和确定合适的工艺条件核心素养学习目标【教学分析】【学习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流程】【预期效果】【教学分析】【学习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流程】【预

3、期效果】重点浓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重点与难点难点如何设计实验进行探究教学重难点有效教学的方法要求教师采用学生易接受的方式,引发学生的兴趣,最易于学生接受的方式是实验,所以结合本节课的特点,我采用实验探究法进行教学。新课程理念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美国教育家、哲学家杜威说科学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要学生学习大量的科学知识,而更重要的是要学生学习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或方法。所以我以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来展开教学设计,引领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教学分析】【学习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流程】【预期效果】教学方法【教学分析】【学习目标】【教学方

4、法】【教学流程】【预期效果】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问题引入实验探究得出结论观察发现自主构建合作讨论教法与学法教法学法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分析原因解决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法国教育学家卢梭认为教育的实质是让学生从各种活动中,生活中进行学习,主动进行学习,激发他的某种欲望,迫使他进行活动。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呢?【教学分析】【学习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流程】【预期效果】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弗假如说你是一个合成氨工厂的技术人员,如何利用所学化学知识来提高工厂的经济效益?教学流程【教学分析】【学习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流程】【预期效果】怎样才

5、能使平衡发生移动呢?如何才能提高氨的产量?【教学分析】【学习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流程】【预期效果】外界条件的改变是如何影响化学平衡的呢?【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感受化学与实际生产的密切联系分析问题实验探究总结规律动手实验设计实验实验展示难点突破策略如果你是一位科学家,你认为需要设计一些什么内容选择平衡体系改变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有什么要求?哪种更好?如何改变?【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设计和评价实验方案的能力【教学分析】【学习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流程】【预期效果】平衡体系1:已知在K2Cr2O7的溶液中存在着如下平衡:平衡体系的选

6、择:Cr2O72-+H2O2H++2CrO42-橙色黄色平衡体系2:Fe3++3SCN-Fe(SCN)3红色【教学分析】【学习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流程】【预期效果】重铬酸钾固体、铁粉、NaOH固体、Na2CO3固体、硝酸、乙醇等铜粉、铁粉、NaOH溶液、FeCl3饱和溶液等【学生实验】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实验1:加入NaOH溶液溶液由橙色变为黄色减小生成物浓度可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实验2:加入硝酸溶液由黄色变为橙色增大生成物浓度可使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r2O72-+H2O2H++2CrO42-橙色黄色【教学分析】【学习目标】【教学

7、方法】【教学流程】【预期效果】改变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化学平衡为什么会发生移动?平衡移动的方向取决于什么?分析讨论平衡移动的原因:(提示:从化学反应速率角度考虑)【教学分析】【学习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流程】【预期效果】你能根据实验分析画出相应的v-t图像吗?【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从现象分析本质的能力。V正>V逆平衡正向移动V(逆)VV(正)tV(正)=V(逆)0t1①增大反应物浓度t2V(正)V(逆)V(正)=V(逆)t3②减小生成物浓度t2V(正)V(逆)V(正)=V(逆)t30VtV(正)V(逆)V(正)=V(逆)

8、t1结论:增加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的浓度可使平衡正向移动引导学生画出浓度引起平衡移动的v-t图分析【教学分析】【学习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流程】【预期效果】引导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