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力迁移在劳动力转移的局限性.doc

劳动力迁移在劳动力转移的局限性.doc

ID:58293510

大小:32.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0-04-13

劳动力迁移在劳动力转移的局限性.doc_第1页
劳动力迁移在劳动力转移的局限性.doc_第2页
劳动力迁移在劳动力转移的局限性.doc_第3页
劳动力迁移在劳动力转移的局限性.doc_第4页
劳动力迁移在劳动力转移的局限性.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劳动力迁移在劳动力转移的局限性.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劳动力迁移在劳动力转移的局限性劳动力迁移在劳动力转移的局限性劳动力迁移在劳动力转移的局限性劳动力迁移在劳动力转移的局限性劳动力迁移在劳动力转移的局限性劳动力迁移在劳动力转移的局限性  一、关于我国劳动力转移研究的文献综述  (一)关于刘易斯拐点是否到来的争议  造成“民工荒”的直接原因是大批农民工从城市返乡或回到离家更近的小城市或城镇,于是学者们自然而然地将这一现象与劳动力迁移中著名的“刘易斯拐点”相联系起来。美国经济学家刘易斯,1954年提出了著名的二元经济发展模型,即刘易斯模型。他将经济的发展分为边际生产率低的传统部门(以传统农业为代表)和边际生产

2、率高的现代化部门(以现代工业部门为代表)。由于两部门的实际工资差距较大,便会出现传统部门剩余劳动力向现代工业部门的转移,直至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全部转移至城市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2]。之后,刘易斯又对此模型补充了刘易斯拐点的说明,即当劳动力由无限供给变为短缺,由于传统农业部门的压力,现代工业部门的工资开始上升,就出现了“刘易斯第一拐点”;接着,二元经济发展到劳动力开始出现短缺的第二阶段后,随着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得到进一步释放,当传统农业部门与现代工业部门的边际生产率相等时,即传统农业部门与现代工业部门的工资差距消失,也就意味着一个

3、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已经形成,经济发展从二元经济转化为一元经济状态,这样的转折即“刘易斯第二拐点”[3]。我国学术界有很多学者尝试用刘易斯模型解释“民工荒”现象,并对刘易斯拐点是否到来存在很大争议。例如:蔡昉(2008)运用反事实分析的方法,认为农业的技术进步偏好表明了劳动力稀缺,进而认为刘易斯拐点已经到来[4];王德文(2008)通过考察农民工工资变化,判断近年“民工荒”意味着劳动力市场正在发生根本性转变,我国已经越过了刘易斯第一拐点[5];吴海民(2012)以劳动边际生产率的角度分析,采用1990—2010年我国农业和工业部门的边际生产率数据进行

4、实证检验,得出我国已在2005年前后跨越了刘易斯第一拐点的结论,并预测我国将在2043年迎来刘易斯第二拐点[6]。但也有很多学者对此持相反态度,例如:Minami和Ma(2008)以日本的经验作为借鉴,从劳动产出弹性视角证明刘易斯拐点还未到来[7];余宇新、张平(2012)从资本积累的视角对中国刘易斯拐点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的结果表明,我国的资本积累速度与人均资本量并不存负向关系而是显著的正向关系,这意味着刘易斯拐点并未真正到来[8]。  (二)托达罗模型及其在研究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中的应用  由于刘易斯模型是以迁移劳动力在城市的充分就业为前提假设

5、的,美国经济学家托达罗(1970)对刘易斯模型进行了修正和补充,提出了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迁移决策和就业概率劳动力流动行为模型,即托达罗模型。其核心思想为,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条件不仅取决于城市与农村的实际收入差距,还取决于城市的就业率,也即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后预期能够找到工作的概率。模型表示为:Mt=f(d),f’>0。其中Mt表示劳动力从农村迁入城市的数量,d为城乡预期收入差异,f’>0指人口流动是预期收入差异的增函数。而城乡预期收入差异d表示为:d=w•π-r,其中w表示城市实际工资水平,π代表就业概率,w•π便是劳动力的实际工资水平,r则为农村

6、平均实际收入[9]。国内也有很多学者尝试以托达罗模型分析解释我国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迁移。例如:张海涛、杨为燕(2007)认为我国人口流动的实践和托达罗模型提出的背景极为相似,并以托达罗模型为分析基础,分析了我国农村劳动力就业状况[10]。盛亦男、孙猛(2009)以托达罗模型为框架,尝试从劳动力供需角度解释农民工返乡的现象[11]。也有学者探究了托达罗模型在中国实际状况中运用的局限性,并尝试对其进行修正和扩展。丁守海(2005)指出托达罗模型忽视了大国经济中的区域差异,并引入区域因素对托达罗模型进行了拓展,然后运用面板数据进行计量检验,结果显示该模型能较

7、好揭示劳动力省内转移现象[12]。肖文韬、孙细明(2003)对托达罗模型进行了修正,认为没有考虑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市之后的生活费用,从而引入了生活成本的概念[13]。喻言(2007)在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的基础上,从生活费用和行政管理费用、就业概率还有农村实际工资率以及非货币性收益和成本四个方面对模型进行了修正,但并未运用实际数据对修正后的模型进行实证分析[14]。焦克源、张彦雄、张婷(2011)对托达罗模型进行了扩展,将新生代农民工的需求与传统农民工区分开来,虽然他们加入非经济收益的变量,尝试解释近年来出现的“民工荒”现象,但也同样没有对拓展过的模型进

8、行实证检验[15]。  二、限制劳动力迁移模型在我国实践中应用的因素  (一)农村和城市生活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