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校书郎文学创作特征 .doc

唐代校书郎文学创作特征 .doc

ID:58293620

大小:32.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0-04-13

唐代校书郎文学创作特征 .doc_第1页
唐代校书郎文学创作特征 .doc_第2页
唐代校书郎文学创作特征 .doc_第3页
唐代校书郎文学创作特征 .doc_第4页
唐代校书郎文学创作特征 .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唐代校书郎文学创作特征 .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唐代校书郎文学创作特征唐代校书郎文学创作特征唐代校书郎文学创作特征唐代校书郎文学创作特征唐代校书郎文学创作特征唐代校书郎文学创作特征唐代校书郎文学创作特征唐代校书郎文学创作特征  从现存资料看,唐代校书郎任职时间一般为三年。在为官期间,校书郎通过校雠、编著、酬唱等活动得以广泛地接触社会,增加生活体验,并且用诗文记下自己的体会和感受。校书郎在工作期间的文学创作记载了他们的职业特点,比如环境清雅、校雠忙碌、宿值制度,同时也用诗文记下自己的为官心态。他们留存的诗歌中有许多唱和诗、送别诗,这些诗歌在一定程度上

2、丰富了文学创作的题材和内容,也推动了唐代文学的发展。  一、拓展唐诗的内容  校书郎因工作需要和职务迁转需要离开京城四处流动,因此形成很多送别诗。如景龙二年(708)秋,宋司马要到许州赴任,修文馆学士宋之问、李适、李乂、卢藏用、薛稷、马怀素、徐坚等共同作诗送,时为校书郎的张九龄也有《饯宋司马序》。朱庆馀送校书郎的诗有《送韦繇校书赴浙东幕》、《送韦校书佐灵州幕》、《杭州送萧宝校书》。岑参有《送弘文李校书往汉南拜亲》、《送裴校书从大夫淄川觐省》、《送秘省虞校书赴虞乡丞》。吉中孚被授予校书郎后因故归家,好友

3、卢纶、李端等都作诗送别。卢纶有《送吉中孚校书归楚州旧山》、李端有《送吉中孚拜官归楚州》、司空曙有《送吉校书东归》、李嘉祐有《晚春送吉校书归楚州》。《全唐文》里检得送别文章如权德舆《送许校书赴江西使府序》、《送张校书归湖南序》、《送陆校书赴秘省序》,于邵《送李校书归江西序》,等等。校书郎经历还带来了一个新的创作题材,即以秘书省、弘文馆、集贤院等校书郎的工作环境及生活状况作为即景抒情的描写对象。这些诗文有的是在交游酬唱中写景状物,有的是个人写景抒情之作。如杨炯《崇文馆宴集诗序》:“尔其青垣缭绕,丹禁逶迤。

4、鱼钥则环锁晨开,雀窗则铜楼旦辟。周庐绮合,廨署星分。左辅右弼之宫,此焉攸集;先马后车之任,于是乎在。”[1](P1925)极写崇文馆的富丽堂皇,体现出恢弘大气的盛世气象。权德舆《昭文馆大学士壁记》对于昭文馆的设立和发展历程进行了描述。刘禹锡也有《早秋集贤院即事》。杜顗《集贤院山池赋》有:“郁乎群贤之林,有山其秀,有池而深。幽流澹泞,苍翠嶔崟。千门下隔,三殿旁临。引彤庭之佳气,涵碧树之清阴。连绵芳草,游泳仙禽。对石渠之铅粉,会金马之衣簪。宛□霞而在目,眇江海而为心。何扁舟之独往,何倒影之远寻。怀我魏阙,

5、浩尔长吟。山池之阴,可以清吾襟;山池之所,可以狎吾侣。凉风忽起,白云时举。”也是对集贤院的即景抒情之作。有些文章既是文学创作,也是难得的史料,如韩愈《送郑十校理序》在文首谈及集贤院的设置原因:“秘书御府也。天子犹以为外且远,不得朝夕视,始更聚书集贤殿,别置校雠官,曰学士、曰校理。常以宠丞相为大学士,其他学士皆达官也,校理则用天下之名能文学者;苟在选,不计其秩次,惟所用之。  由是集贤之书盛积,尽秘书所有,不能处其半;书日益多,官日益重。”[1](P5627)这篇文章常常作为资料用来说明集贤院的设置情况

6、。符载《送袁校书归秘书省序》中论及校书郎的晋升情况,不仅体现了当时人们对这一职位的期望之高,而且为我们了解校书郎提供了珍贵的资料。有些校书郎在任职期间还潜心研读,撰写书籍。如郑处诲为校书郎时,撰次《明皇杂录》三篇流传后世。段成式在任秘书省校书郎期间,广泛阅读了朝廷官方收藏的图书,秘阁书籍,披阅皆遍,并在此基础上撰写了以奇异著称的笔记小说《酉阳杂俎》。《新唐书》卷五九有“杨浚《圣典》三卷(校书郎,开元中上。)”《全唐诗选注》记杨浚开元中进士及第,任校书郎。曾作《圣典》三卷献给皇帝。天宝中,任中书舍人。[

7、2](P801)卢象任校书郎期间就很有诗名。刘禹锡在《唐故尚书主客员外郎卢公集纪》写道:“始以章句振起于开元中,与王维、崔颢比肩骧首,鼓行于时。妍词一发,乐府传贵。由前进士补秘书省校书郎,转右卫仓曹掾。”[1](P6112)《唐诗纪事》记殷璠评论卢象诗歌有:“象诗雅而平,素有大体,得国士之风。曩在校书,名光秘阁。其如灵越山多秀,新安江甚清,尽东南之数郡也。”[3](P389)对卢象的诗才进行了高度评价。王昌龄与高适、王之涣交游唱和的故事还被演绎为“旗亭画壁”的轶事,唐人薛用弱《集异记》有记载,《全唐诗

8、》也有记载。此诗坛佳话,广布艺林,还被演绎为戏剧故事,明代郑之文有《旗亭记传奇》,清代卢见曾有《旗亭记传奇》,张掌霖有《旗亭讌杂剧》。这则故事后来有人考证说与事实不符,但即便如此,仍不失为唐诗传播史上极有价值的资料。  二、丰富了诗歌意象  有些和校书有关的意象还以一些别称入诗,使诗歌意象和内涵更为丰富。比如周繇为秘书省校书郎时,林宽有诗歌《和周繇校书先辈省中寓直》:古木重门掩,幽深只欠溪。此中真吏隐,何必更岩栖。名姓镌幢记,经书逐库题。字随飞蠹缺,阶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