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证据的演进:从模式思维到制度理性——以司法实践中的发展为考察进路.pdf

电子证据的演进:从模式思维到制度理性——以司法实践中的发展为考察进路.pdf

ID:58295130

大小:352.66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4-17

电子证据的演进:从模式思维到制度理性——以司法实践中的发展为考察进路.pdf_第1页
电子证据的演进:从模式思维到制度理性——以司法实践中的发展为考察进路.pdf_第2页
电子证据的演进:从模式思维到制度理性——以司法实践中的发展为考察进路.pdf_第3页
电子证据的演进:从模式思维到制度理性——以司法实践中的发展为考察进路.pdf_第4页
资源描述:

《电子证据的演进:从模式思维到制度理性——以司法实践中的发展为考察进路.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第47卷第3期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5月Vo1.47No.3JOURNALOFZHENGZHOUUNIVERSITYMav2014电子证据的演进:从模式思维到制度理性——以司法实践中的发展为考察进路贾宸浩姚强韩笑晨(1.山东大学法学院,山东济南250100;2.天津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天津300210;3.山东大学研究生院,山东济南250100)摘要:在当今证据电子信息化的大趋势下,以数字网络技术为依托的电子数据在证明案件过程中的作用越为明显。2012年3月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与2013年1月1日起实施

2、的新《民事诉讼法》正式将电子数据规定为独立合法的证据类型,这使略显滞后的电子证据理论研究和审判实践焕发新生。电子证据的兴起,是逐渐发展的法治进程的代表,以司法实践的视角,按照认知与采信的方法论逻辑,探讨在现有法制框架内,如何实现电子证据理论和审判实务的有效结合,推进其在司法体制中的正确解读与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关键词:电子证据;证据能力;证明力;自由心证中图分类号:D915.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04(2014)03—0068—04人类的追求永无止境,科技的进步对司法证明方律地位。问题的重点

3、终向实践中如何判定与采信电子式的发展一直发挥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和推动作用。证据转移,这才奠定了本文的研究缘起。“就司法证明方式的历史而言,人类曾从‘神证’时代走一、电子证据的认知与展示入‘人证’时代;又从‘人证’时代走人‘物证’时代。也如何审视电子证据,怀疑论者认为它既不像人证许,我们即将走入另一个新的司法证明时代,即电子证那样绘声绘色,也不像物证那样掷地有声,倒更像一个据时代。”[1](P4)虚无缥缈的“幽灵”,支持者认为它是信息时代的“证据电子证据在司法和信息技术的综合研究领域还是之王”。而作为秉持中立的审判者,应从实际

4、出发,对新课题,学界对其含义理解各有千秋,但就其属性与范电子证据在刑事司法中的适用,有清醒的考量。围达成了一定共识:“电子证据是以电子形式存在的、(一)立法有据。新刑事诉讼法囿于我国立法传统用作证据使用的一切材料及其派生物,或者说,借助于对电子证据仅仅点到为止,但审判者应尽早改变以往电子技术或电子设备而形成的一切证据。”[1](P5)最电子证据“无关痛痒”的看法,谨慎地为电子证据在司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出台的《关于办法审判中的广泛应用在思想与实际工作中做好准备。理网络赌博犯罪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中,对

5、(二)吸收经验,留意特殊性。目前电子证据在民电子证据的类型范围进行了列举,包括能证明犯罪事事诉讼中的应用较为广泛,已总结出一些有关电子证实的网站页面、上网记录、电子邮件、电子合同、电子交据的规律与经验。但特别要注意,因刑事诉讼与民事易记录、电子账册等电子数据。诉讼的不同以及电子证据的特殊性而导致的刑事与民关于电子证据的法律角色,加拿大学者加顿有过事电子证据在证据能力、证明力、证明责任、证明标准经典评述:“在审判中适用电子证据的最大挑战在于不等重要问题上的差别。能轻易地将其划入到传统的证据类型。”[2](P138)可(三)辨

6、别视听资料与电子证据。新刑诉法将视听见电子证据在应用初期的性质归属上就身陷囹圄。我资料与电子数据并列为一类证据。视听资料与电子证国刑事诉讼法修改之前,理论界关于电子证据的类型据之间有不同于其它证据的紧密联系:两者的存在形问题以及属性问题争论不休。立法者从长远角度出式相似,并且都需要借助某些工具或手段转化后才能发,最终在新刑事诉讼法中确立了电子证据独立的法为人所识,且两者的正本与复本之间几无分别;而两者收稿日期:2013—12—20作者简介:1.贾宸浩(1984一),男,山东济南人,山东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宪法与行

7、政法学研究;2.姚强(1985一),男,河南驻马店人,天津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法官;3.韩笑晨(1984一),女,山东济南人,山东大学研究生院团工委书记。·68·在技术生成上明显不同:电子证据的复杂程度和科技形成的时间、地点、对象、制作人、制作过程及设备情况程度要高于视听资料,视听资料是以模拟信号对音像等;三、制作、储存、传递、获得、收集、出示等程序和环的记载,而电子证据是用信息数字信号记录音像等内节是否合法,取证人、制作人、持有人、见证人等是否签容和形式。名或者盖章;四、内容是否真实,有无剪裁、拼凑、篡改、对电子证据的认知

8、过程,必须借助电子设备,而且等伪造、变造情节;五、该电子证据与案件事实有无关不能脱离特定的系统环境。因此,如何保证形式多样联性。对电子证据有疑问的,应当进行鉴定。对电子的电子证据在庭审中真实、完整地展示,也是研究的重证据,应当结合案件其他证据,审查其真实性和关联要议题。因电子证据的特殊性,在质证过程中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