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产品内国际分工模式对技术进步效直的影响——基于中国4个制造业行业的微观检验.pdf

参与产品内国际分工模式对技术进步效直的影响——基于中国4个制造业行业的微观检验.pdf

ID:58295587

大小:859.13 KB

页数:13页

时间:2020-04-30

参与产品内国际分工模式对技术进步效直的影响——基于中国4个制造业行业的微观检验.pdf_第1页
参与产品内国际分工模式对技术进步效直的影响——基于中国4个制造业行业的微观检验.pdf_第2页
参与产品内国际分工模式对技术进步效直的影响——基于中国4个制造业行业的微观检验.pdf_第3页
参与产品内国际分工模式对技术进步效直的影响——基于中国4个制造业行业的微观检验.pdf_第4页
参与产品内国际分工模式对技术进步效直的影响——基于中国4个制造业行业的微观检验.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参与产品内国际分工模式对技术进步效直的影响——基于中国4个制造业行业的微观检验.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13年10月中罾工案talt.'~0ct..2013第10期(总307期)ChinaIndustrialEconomicsNo.10【案例研究】——基于中国4个制造业行业的微观检验王燕梅.简泽(1.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北京100836;2.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上海200092)『摘要1本文提出了中国制造业参与产品内国际分工的两种模式:被动吸纳型和主动参与型。两种模式的本质区别在于参与国际分工的主导权是掌握在跨国公司手中还是本土企业手中,反映在代表性行业层面,就是参与国际分工的一些特征变量表现出显著的行业差异。分工模式影响到技术进步效应.对4个行业

2、进行的微观层面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无论是进7/还是“干中学”对企业技术进步的贡献力度.主动参与型模式都优于被动吸纳型模式;在被动吸纳型模式下,进口技术溢出效应小于“干中学”效应:而在主动参与型模式下,进口技术溢出效应是“干中学”效应的2倍以上。这意味着,为促进主动参与型模式下外源技术进步的内部化.企业要高度重视自主创新能力培育『关键词]产品内国际分工;技术进步;中国制造业;竞争优势f中图分类号1F062f文献标识码1Af文章编号]1oo6—480X(2013)10—0134—13一、问题提出目前的国际分工格局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企业共同纳人全球分工生产体系已经成

3、为一个最重要的特征。发展中国家参与产品内国际分工并非仅有一种模式.以往研究中国企业参与产品内国际分工的论著.基本上只关注到了中国企业以代工方式加入跨国公司主导的分工体系这一种模式,而忽视了进口高技术含量的中间投入品以形成整机生产能力后在国内销售的模式。参与产品内国际分工是后进国家企业获得外源技术进步的一个重要途径.分工模式同样会影响到技术进步效应。关于参与产品内分工对于产业竞争力、企业效率以及技术进步的作用,国外研究大多以跨国公司主导的国际分工体系中的发达国家企业为对象.认为由于将非熟练劳动投人较多的生产环节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因而提升了发达国家的企业效率和整体技术

4、水平(Feenstra,Hanson,1995)。但是,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参与国际分工往往是处于被选择的位置,能否提升本国的产业竞争力和技术水平.以及这种提升是否存在“天花板”的问题.理论和实证研究均存在较多争议。受数据可得性的制约.国内对于参与国际分工与竞争力关系的研究,基本上都是从产业层面进『收稿日期12013—08—20『基金项目1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我国制造业部门跨企业的资源错配研究:基于金融扭曲的视角”(批准号13YJA790036)。【作者简介】王燕梅(1970一),女,北京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简泽(1970一),男

5、,湖北~1]Jl1人.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134行的.极少数利用企业数据进行的实证分析(陈勇兵等,2012),也止步于进口中间投入品对于企业生产率的方向性影响。从实证研究的变量选取来看,国内一些研究选择了较为综合性的垂直专业化指数作为自变量,从产业层面检验了中国各产业参与国际分工对竞争力和生产率的影响。有较多研究肯定了参与国际分工对中国产业竞争力以及技术进步的正向影响(张小蒂,孙景蔚,2006;胡昭玲.2007;徐毅,张二震,2008);但是,也有实证分析结论显示,垂直专业分工并没有明显改善中国内资企业生产率,而中国的技术升级却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跨国公司

6、的生产和出口网络(孟祺,隋杨,2010)。虽然也有研究注意到了在参与国际分工影响产业竞争力方面所表现出的行业差异,例如,不同要素密集度行业(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之间的差异,但并没有从参与国际分工模式的维度对行业差异做出进一步分析本文提炼出中国制造业两种参与产品内国际分工的模式,从主导者及其分工目的、投资和贸易特征、代表性行业及其产业链特征等方面的差异人手,对两种分工模式进行了理论上的区分,并进一步探讨了两种分工模式下产业技术进步效应的差异。在此基础上,利用中国微观层面的企业数据.从4个代表性制造业行业人手,实证检验了两种参与国际分工模式下的技术溢出效应和“干中

7、学”效应二、中国企业参-9产品内国际分工的两种模式关于产品内国际分工.已有的研究虽然有不同表达方式。如垂直专业化、价值链分解、国际化生产分担、外包、国际化生产网络,等等,但实际观察和表达的几乎是同一个现象,即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通过在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加工组装业投资,建立起“世界工厂”或“制造飞地”.各加工组装点之间产生大量的零部件或中间品贸易。然而.还有一类产品内国际分工却一直受到理论界的忽视以中国的机械装备制造业为例,2O世纪9O年代以来,随着整机生产能力的提升,中国走过了一条从大量进口技术装备整机到大量进口关键零部件的发展路径。这也是一种参与产品内国际分工

8、的方式两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