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学科研究中的社会网络思想及其研究范式.pdf

旅游学科研究中的社会网络思想及其研究范式.pdf

ID:58305195

大小:391.21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5-18

旅游学科研究中的社会网络思想及其研究范式.pdf_第1页
旅游学科研究中的社会网络思想及其研究范式.pdf_第2页
旅游学科研究中的社会网络思想及其研究范式.pdf_第3页
旅游学科研究中的社会网络思想及其研究范式.pdf_第4页
旅游学科研究中的社会网络思想及其研究范式.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旅游学科研究中的社会网络思想及其研究范式.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15年第2期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No.22015第55卷JOURNALOFSUNYAT—SENUNIVERSIrYVol_55(总254期)(SOCIALSCIENCEEDITION)GeneralNo.254旅游学科研究中的社会网络思想及其研究范式术刘冰摘要:社会网络思想整合了个体主义方法论和整体主义方法论,在旅游学科研究的方法论之争中表现出极大的张力。已有研究偏重于将社会网络分析视为一种分析工具或研究方法,但事实上,社会网络分析更是一种研究社会结构的新思想和新范式,并在多方面表现出与旅游研究的契合性。在系统梳理西

2、方社会网络思想脉络的基础上,对“弱关系的力量”、“嵌入性理论”、“结构洞理论”、“社会资本理论”等核心思想进行评述;进而探讨社会网络在方法论中的角色;对社会网络研究中的关键概念“行动者”和“关系”,以及关系测量进行剖析;结合旅游领域相关研究探索社会网络研究范式,指出已有研究仍徘徊在静态层面,仅将网络视为“变量”、“环境”、“渠道”,却忽视了社会网络研究在动态层面的重要意义;并提出未来可能的研究问题。关键词:旅游学科;社会网络;研究范式中图分类号:C03/F59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9639(2015)02—020

3、5—06一、引言作为一个典型的跨学科交叉研究领域,旅游学科研究中长期以来具有“天然的”范式之争。然而,无论是实证主义与建构主义之争,还是个体主义与整体主义之争,所谓的范式之争所带来的并非方法上的“对抗”;相反,科学研究恰恰是在质疑和批判中不断地探索、演进、前行,并最终构成了科学哲学发展的主线。由于旅游学科的基础理论相对较为薄弱,在建构旅游学研究方法论的过程中,综合吸收了来自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理论思想和研究方法。20世纪9O年代以来,新经济社会学逐渐引起了学者的重视。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社会网络理论及方法在跨学科研究

4、中表现出极大的张力,并得到广泛应用。旅游系统是包含旅游者、旅游目的地、旅游企业、旅游产业等多要素相互依存的复杂生态系统(Sjork&Virtanen,2005),并且各要素之间可能充斥着重叠、交错的多重关系,这恰恰与网络分析方法和研究思路有某种“契合性”。因此,在旅游研究中,社会网络更被认为是一种绝佳范式(Scotteta1.,2008a;王素洁等,2009;赵磊,2011)。但是,现有关于国内外社会网络新进展的文献偏重于关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的应用,而事实上,社会网络分析不仅是一种分析工具或研究方法,更是一种研究社会结构的新思

5、想和新范式(林聚任,2008a)。本研究将在系统梳理西方社会网络思想脉络的基础上,探讨社会网络在方法论中的角色及研究范式,并基于社会网络理论和方法在旅游研究中的已有研究进行评述和展望,提出可能的研究方向。收稿日期:2014—O9一l7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302098);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3040016692);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中山大学青年教师培育项目(1209040—40000—3162l12)作者简介:刘冰,中山大学旅游学院讲师(广州510275)。205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6、2015年第2期二、社会网络思想及其在方法论中的角色(一)社会网络理论的发展脉络尽管国内研究中将社会网络分析作为一种明确的研究方法尚处于起步阶段,但追溯其在西方的发展,却一直伴随着来自不同学派的贡献,如社会计量学学派、哈佛学派、曼彻斯特学派、新哈佛学派等,并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刘军,2004)。根据相关资料,表1提供了社会网络理论发展过程中的主要思想贡献及代表人物。表1社会网络理论发展阶段(二)社会网络理论的核心思想1.格兰诺维特的“弱关系的力量”和“嵌入性”理论弱关系的力量(TheStrengthofWeakTies)是格兰

7、诺维特的重要代表思想之一。他认为网络中的关系纽带存在强弱之分,强关系和弱关系在网络中所发挥的作用有所差别。尽管强关系对维系网络中个体或群体内部联系有重要作用,但网络中之所以拥有丰富的信息资源得益于网络中个体之间或群体之间的沟通,而弱关系能够充当“信息桥”,作为一种有效的途径,在网络中不同的群体之间传递非重复的信息(Granovetter,1973)。格兰诺维特的“弱关系的力量”这一观点的重要贡献在于三个方面:第一,提出社会网络分析可以作为连接微观行为与宏观现象的有效纽带和工具;第二,关系强度可以通过互动频率、情感强度、亲密程度

8、、互惠交换这四个维度来测量;第三,弱关系是社会网络中寻找“机会”的重要来源。尽管格兰诺维特肯定了弱关系的重要性,但不能否定的是,强关系在某些制度背景下可能比弱关系更具优势(边燕杰,1999)。格兰诺维特拓展了波兰尼的“嵌人性”思想,批判了经济学研究中“社会化不足”的问题和社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