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人的佛儒融合思想及其伦理道德观.pdf

西夏人的佛儒融合思想及其伦理道德观.pdf

ID:58306729

大小:427.74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5-20

西夏人的佛儒融合思想及其伦理道德观.pdf_第1页
西夏人的佛儒融合思想及其伦理道德观.pdf_第2页
西夏人的佛儒融合思想及其伦理道德观.pdf_第3页
西夏人的佛儒融合思想及其伦理道德观.pdf_第4页
西夏人的佛儒融合思想及其伦理道德观.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西夏人的佛儒融合思想及其伦理道德观.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7月,第45卷第4期,Ju1.,2015,Vo1.45,No.4JournalofNorthwest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Edition【中国思想文化研究】西夏人的佛儒融合思想及其伦理道德观袁志伟(西北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陕西西安710069)摘要:党项民族和西夏人受到唐宋中原“三教合一”思潮的重要影响,形成了以佛儒融合为特点的道德伦理观,并在继承和综合中原佛教和儒家文化的基础上体现出自身的文化个性。这种伦理道德观既是党项民族学习中原汉文化并融合创新的成果,也是党项文化与

2、汉民族文化交融和认同的重要表现。关键词:佛教;儒学;党项;道德观;文化认同中图分类号:B948文献标识码:ADOI:10.16152/j.cnki.xdxbsk.2015-04-012从现存的西夏文献资料中,可以发现许多反映西夏人及党项民族伦理道德思想的文献。对党项民族伦理道德思想的探讨,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党项民族的思想创新,以及中原儒家、佛教等思想文化对党项民族和西夏社会的深刻影响。本文所依据的文献资料主要是西夏人编辑或翻译的《圣立义海》《正行集》《番汉合时掌中珠》等出土文献。本文拟通过对这些文献的思想分析,探讨党项民族和西夏人的立身准则、人生道德理想等伦理道德

3、观,以及中原儒家、佛教思想及“三教合一”思潮对党项民族和西夏思想界的深刻影响。一、《德行集》与西夏人佛儒融合的立身准则西夏佛教对西夏人的哲学观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在《圣立义海》等文献中有着鲜明的体现。除此之外,通过对西夏文献《德行集》等的分析解读,可以看出佛教思想与西夏人立身准则之间的关系,即佛教对西夏民众和党项民族伦理道德观念的深刻影响。《德行集》为西夏文译本,1909年出土于黑水城遗址,现存于俄罗斯科学院东方文献研究所,编号HHB.No.146,麻纸刊本,蝴蝶装,一卷,每半页6行,每行13字。对于该书的题名,俄罗斯西夏学者戈尔巴乔娃和克恰诺夫将其译为《德行集》

4、,并将此书与西夏曹道乐所编《德行集》混同;日本西田龙雄将其译为《德业集》,并将其作为与曹道乐“甲本”《德行集》不同的“乙本”;中国学者聂鸿音在其《西夏文德行集研究》一书中认同西田龙雄的看法,也将此书译为《德行集》,但又指出该书与曹道乐本在内容上差异较大,认为此书可能为民间作品,属于西夏世俗文献,其中包含着儒家和佛教两种思想,并可能受到西夏华严禅思想的影响J。孙伯君则将此书译为《正行集》,并指出此书为白云宗创始人白云清觉《正收稿日期:2015-03—25作者简介:袁志伟,男,山西大同人,西北大学教师,博士,从事中国思想文化研究。·88·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

5、0t5年第4期行集》的西夏文译本,属于佛教著作,且刊刻于元代J。此文从卷首开始至“又有四义,君及师傅、亲友、妻室也”一段可以与现存的白云清觉《正行集》(收入元刊《普宁藏》)大致对应,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是阐述君子所具备的品德及立身处事的准则,其核心是儒家的“忠、孝、仁、义、诚、敬”等内容,例如西夏文本提出:“君子者,行忠孝,立信义,生爱敬,心计宽广,慈悲博大。”⋯汉文原本则指出:“君子之体,德行以成之,孝敬以加之。”[]‘哪但西夏文译本在许多字句的阐述及部分内容上有所改易,特别是西夏文译本的卷尾部分(从“君子者,不异释门,类同道士”至卷终)与汉文本的内容及思想倾向存在着

6、很大的差异,可以说属于西夏译者的创造性改写,并体现出佛教对西夏社会伦理道德准则的影响①。西夏文译本的相关录文如下:君子者,不异释门,类同道士,去恶依善,皆同一体。君子者,不能染以色,逢怒不生嗔,人哂之不怒,赞之不喜,本初清净,无秽无瑕,犹如白璧投诸泥中,莲花植于水中一般。观心无常,循法无形,善恶依心,因缘变换。供诸方佛,如供自心。心是自佛,佛是自心,心行佛行,则自佛是心,若本心知之,则岂须远觅?悟道者,亦与彼一般。深明语义,则根本上不二。典俗文,不言忠孝殊胜;十二部经,言去我相人相。慈悲乐施者,佛法王法所说无异,去人我之法,尽皆一般。智者思忖,然后觉昨非,乃略说此言

7、者,立身之根本也¨】【n㈨。这段文字首先提出:“君子者,不异释门,类同道士,去恶依善,皆同一体。”是说在去恶从善的道德理想方面,君子与僧人和道士本质上一体而没有区别,这是明显的三教合一论。“君子者,不能染以色,逢怒不生嗔,人哂之不怒,赞之不喜。”是说君子不以外物和他人的评价而产生喜怒得失的情绪,这与佛教的“心无所寂”和“不动心”等境界近似。而“本初清净,无秽无瑕,犹如白璧投诸泥中,莲花植于水中一般”则是借佛教的莲花之喻形容人性本善,但相比儒家性善论,这里的“本初清净,无秽无瑕”更接近佛性的意义。其后“观心无常,循法无形,善恶依心,因缘变换”一句,则是对佛教“三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