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记忆与族群书写——以当代侗族作家群体的小说创作为例.pdf

乡土记忆与族群书写——以当代侗族作家群体的小说创作为例.pdf

ID:58311829

大小:361.88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5-31

乡土记忆与族群书写——以当代侗族作家群体的小说创作为例.pdf_第1页
乡土记忆与族群书写——以当代侗族作家群体的小说创作为例.pdf_第2页
乡土记忆与族群书写——以当代侗族作家群体的小说创作为例.pdf_第3页
乡土记忆与族群书写——以当代侗族作家群体的小说创作为例.pdf_第4页
资源描述:

《乡土记忆与族群书写——以当代侗族作家群体的小说创作为例.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乡土记忆与族群书写以当代侗族作家群体的小说创作为例周毅陶晶雯[摘要]通过对侗族作家的小说文本分析,我们发现,以侗族作家为例的少数民族作家,往往执着于在作品中书写乡土生活,而这种书写,是与延续族群记忆密不可分的。侗族作家在乡土中寻找记忆,在记忆中发现族群,在族群中体认“书写”的使命,在书写中回归乡土,是因为乡土的记忆里蕴含着族群体验,而书写则是自我回归族群、延续生命的过程。[关键词]乡土记忆;族群书写;多民族文学;侗族文学中图分类号:I207.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26(2013)09181—04作者简介:周毅(1979一),男,四川巴中人,四

2、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讲师,文学博士,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陶晶雯(1985一),女,湖南怀化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四川成都610065近年来,“多民族文学”的讨论仍在继续。无脉和民族身份的认同和皈依。“书写”本身,也就论是少数民族文学多种文化构成下“从审美方成为了作家重新发现族群、回归族群的方式,具有式、审美心理、审美内容到精神旨趣、美学品格上着“生命还原”的意义。表现出从‘文化混血’到‘文学混血’的风貌和特一征”⋯,还是作为边缘性存在的民族文学作家的文、乡土:“月地”的纪事1998年由潘年英主编的《月地歌谣——侗

3、族化身份对“本民族传统、本民族血缘特质的呼唤”所具有的启蒙意义,都强调了少数民族作家在小说选》,为侗族作家的创作做了一个非常精辟的自我身份上具有着异质性,在此前提下讨论少数总结——“月地歌谣”,“月地”不仅是侗族人与自民族作家“书写”就具有特别的意味。一方面,“书然关系的最好总结,是侗族人乡土生活的浓缩,也写”是一种个体行为;而另一方面,除了“书写”的是侗族文学中最古朴纯真的原型,是侗族人自我语言,题材、内容以及其作品的深层结构与作家所表达的生命气质。属“族群”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外,为何“书写”,侗族作家吴浩谈及本民族文学的创作时曾经如何“书写”,“书写”何为

4、,也因为作家背后的“族说过:“作为民族文学,必须写出那个民族赖以生群”而具有特殊的意义。存的社会生活的特殊性来。只有这样,在世界文“侗族文学”是多民族文学中一个必不可少的学史上,它才有自己应有的地位。”_4而侗族社会组成部分,在上千年的文化演衍中,虽然也曾与汉生活是乡土文化的典型呈现:侗族常常生活于高民族文学在内的其他民族文学有过一些交汇和碰山岳丛之间,与世隔绝;相对于苗族等其他毗邻的撞,怛总体上来说,侗族文学是在闭关的状态下发少数民族,历史和社会结构相对稳定;而傍水而居展演桁的。即使在社会转型、文学走向多元化的的良好生活环境,田地比较肥沃,耕种成为了他们今天

5、,侗族文学依然保留了它这种“古朴”和“木最重要的生存之道。因此,侗族长期处于一个相讷”的特点,最直接看来,那就是大多数侗族作家对和谐稳定的农业文明阶段。而农业文明的根往往将视野投向乡土,他们的叙事,更多是“注重基,就是“乡”与“土”,费孝通曾说过:“靠农业来反应乡土的社会内容和表达乡土的道德价谋生的人是粘着在土地上的⋯⋯常态的生活是终值”J(。不过,侗族小说家的乡土叙事,不仅延老是乡。”l(‘’’因此乡土的记忆在侗族作家的文续了中国乡土文学的传统,更根植于本民族的土学作品中,也就显得格外浓烈。《月地歌谣》这本壤和空间之上。他们记述的虽然是个人的记忆和集子收录了

6、如吴浩、帕尼(潘年英)、张泽忠、余达生活,却承载着侗民族的集体体验,是对自己的血忠、石干成、杨曦等当代侗族作家在文坛产生过一182《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9期定影响的作品,他们无一例外地都选择了自己生或原型。“艺术创作作为一种自发过程⋯⋯与其活的家乡——贵州黔东南或广西三胜的侗乡为写说它是现实生活的反映,不如说它是古代生活的作背景。“故土生活记忆”是其创作的“情感资回忆,是集体无意识的象征和梦境。”_9J(拍’也就源”、“文化凭借”和“民族性”文化因子之所在。_6是说,文学不仅是个人记忆的体验和流露,更是超侗族的乡土生活是农耕文明的缩

7、影,但同时越人类意识经验范围内的集体记忆的留存。那体现了本民族“月亮文化”的特点。首先,月亮作么,在侗族文学中,那些形象鲜明、具有浓郁民族为一种母性的象征,在侗族生活中直接体现为对特质的事物,不仅来自作者个人的乡土记忆,更是母亲的依恋,侗族将女性视作“万物的母亲和主一种集体的体验。宰”J(,,母亲等人的女性世界几乎构成了侗族以侗族作家张泽忠为例,他几十年如一日地小说创作的主要视角,张泽忠的《山》、《花街谣》,用类似的语调描述着同一块土地上的人和事,自吴浩的《娘梅悔》,石梅花的《侗女英泉》,田均权觉地坚持了一种沉默低调的“原生态侗族叙事”的《女人梦幻》、《魂舟寻

8、泊》⋯⋯翻开侗族作家的列写作态度。在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