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出自身 回到文本.doc

跨出自身 回到文本.doc

ID:58369280

大小:29.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4-29

跨出自身 回到文本.doc_第1页
跨出自身 回到文本.doc_第2页
跨出自身 回到文本.doc_第3页
跨出自身 回到文本.doc_第4页
跨出自身 回到文本.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跨出自身 回到文本.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跨出自身回到文本  张晓琴执教的地方是在甘肃,她文学的热场却在北京等地,在那里读博士后、做现代文学馆客座研究员,参加各种有名家在场的研讨会,写稿子,和中国前沿的文学动态打成一片。在这方面,张晓琴有一种强烈的自觉,她就是要和最有代表性的文学现象接近,就是要融入当代文学批评的主流话语中去。为此,在阅读和写作方面,她的眼界是比较高的,关注的往往是大家,跟踪的往往是文坛上能引领风骚的那些作品。  尽管和张晓琴很熟,不过在写此文之前,我并没有全面地读过张晓琴的文学批评,只是通过某些杂志和微信平台看过她的部分文章,也听过她的发言。她也写诗。和她打交道可以看出,

2、她是一位有才情的女性,有时也似乎有点任性,可是她的文字,却往往沉淀着一种学理的精神,一种知识分子的文化理想。在她的那些文学评论里,有些地方如果按照笔者的脾性,可能是要忍不住跳出来抒发一下子的,或批判或赞扬,绝对要写一些以后看起来的“废话”,可她就不这样写,她能将那些“废话”压住,即使在长文里也是如此。这真不失为在学术话语方面的训练有素。这种训练在学院派那里被极度重视,甚至成为学院派借以蔑视一般文学评论的杀手锏。可是,读了张晓琴的评论,你又觉得她还不完全是学院派。透过某种学理性,她还保有一份文学的初心,文字中有热力,有在场感。她对当下的作家、作品保持

3、那么大的阅读热情,产生那么多的命题意识,不仅证明她对于文学批评有一种担当感,也证明她的心是活的,文学感觉也是活的。  在张晓琴的书稿中,我特别喜欢她的某些“长篇大论”。本来,我对“长篇大论”的东西常常抱一种警惕的态度,因为学术刊物上的许多“长篇大论”让人不敢恭维,那里面除了大标题加小标题,除了理论的堆炫和“强制阐释”,就剩下死板和空洞了。许多大道理,实则和文学没有关系。我看好的文学往往是“小道理”,是紧贴着人物和生活细节展开的小道理。文学批评也青睐“小道理”,顺着具体的事相切入,慢慢发掘出有意思的东西,推导出某种颠扑不破的深刻。这才是有魅力的批评。

4、然而,读了张晓琴的几篇长文,再回顾以前读过的别人的某些长文,我似乎愿意改变我此前的看法,至少我得承认长文也有长文的写法,长篇大论也有长篇大论的优点。张晓琴写《世界格局下的中国经验书写》《论新世纪小说的文化建构意义》《论新世纪短篇小说的价值追求》《近三十年中国作家的知识分子立场》《重估先锋文学的意义》《抵达真实之路》等,一看题目,就知道是大文章。往下读,最直接的感觉是这篇文章值得读,且想一口气读下去,读到某个地方,由于作者叙述上的节制,还觉得有点意犹未尽。可贵之处在于,这些文章写得颇有见地,很扎实。一方面文学视域开阔,谈一个问题,纵向上能引证许多必要

5、的文学史料,横向上能连结世界文学的一些现象,这样以来,评论就有了一点纵横捭阖的意思,有了深厚感和广度。另一方面,作者的问题意识很强,善于进行思想方面的凝炼,从而总是能够在一些大小命题之下统摄那些文学材料,拿为我所用,从中阐发个体的独特观感。更令人感佩的是,作者对知识分子、文化等问题的梳理及钩沉,其诉向,依然是为了文学,不是为理论而理论,而是为文学而文学。那种文学本体观,十分明晰。而且,她谈“中国经验”,谈“非虚构”、主张“回到传统”,重新肯定先锋小说的文学史意义,其目的,都是试图为当下小说创作寻求在场的价值,出示方法论上的可行性,文字中隐含的当代关

6、怀,可谓此心可鉴。  张晓琴还有一类长文,是“作家文本分析”。这类文字通常体现的是作者的“细读”能力。“细读”更需要专业上的眼光。一部具体作品摆在面前,不是靠几条理论就能说清楚的,还要靠在场的眼光,准确的理解力和感悟力,以及对具体作品的那种“及物”的解析。你谈到点子上,作家本人也会意,谈不到点子上,人家就不买你的账。在张晓琴的这类批评文章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她评论贾平凹《老生》的那篇文章,分别从小说的叙事结构、历史空间、讲故事的人、推进小说发展的几个意象等方面入手,解析可谓全面、深刻、独到,文章结尾那首诗也恰到好处,既深化了评论的主旨,又显现才情。这

7、篇文章,是我读到的最好的评论贾平凹作品的文章之一。还有一篇《现代人的残缺与救援》,谈蒋一谈的短篇小说,谈得十分深入,既有对诸多作品的精细把握,又有对一个作家写作理想的宏观再现,既能定位具体的文本,又能从历史认知的层面把握短篇小说这一文体。通过作者的的分析,我们认识到她所提炼的那些命题,表达的那些观点,的确是可靠的,也是蛮深刻的。  我一直以为一篇有魅力的文学批评,应该是“外部批评”与“内部批评”的结合。“外部批评”也叫“社会历史批评”,主要以文学作品的社会属性作为透视点,从宏观的角度考察文学与社会、文学与历史、文学与生活等各种因素的关系,探讨文学作

8、品中所表现出来的社会历史内容。“内部批评”也被称为“文本批评”,即坚持文内谈文,专注于文本、文体自身的研究,以“文学性”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