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第六课).ppt

生活与哲学(第六课).ppt

ID:58374628

大小:2.42 MB

页数:53页

时间:2020-09-07

生活与哲学(第六课).ppt_第1页
生活与哲学(第六课).ppt_第2页
生活与哲学(第六课).ppt_第3页
生活与哲学(第六课).ppt_第4页
生活与哲学(第六课).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生活与哲学(第六课).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高三政治第一轮系统复习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实践观)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真理观)知识结构求索真理的历程实践及其特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作用)实践与认识辩证关系真理是客观的(绝对性)真理具体的有条件的(相对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第一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考点要求:1、理解:实践的基本含义和特点。2、说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一、实践的含义1.实践就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一是指实践的主体是人,对象是客观事物.二是指实践是直接现实性活动,把观念存在变为现实存在.考点分析:判断:下列哪些属于实践活动?1、蜜蜂筑巢。2、教师讲课。3、猴子摘桃子。4、建设的长江三峡5、学

2、生认真学习。6、克隆羊“多利”问世有2、4、6牛刀小试:(2006年高考,重庆)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回答下列两小题(1)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A、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B、主观符合客观的活动C、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D、客观事物满足人的需要的活动(2)下列活动属于实践活动的有()①学生看书②法官办案③蜘蛛织网④调节分配结构A、②③B、②④C、③④D、①④CB2、实践的基本特征:(1)实践有客观物质性。(2)实践有主观能动性。(3)实践有社会历史性。(最本质特征)考点分析:(1)客观物质性原因:构成实践的要素都是客观的物质的。实践的主体客观实践的对象实

3、践的手段(体力、智力)(自然界、社会关系)(工具、设备)实践过程和结果要受客观事物和客观规律的制约对月球探索的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2、主观能动性实践是社会性的活动(实践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的人的活动)3、社会历史性1961年人类首次升入太空(前苏联)1969年人类首次登月(美国)2004年勇气号登陆火星(美国)实践是历史性的活动(历史上每一阶段实践的内容、规模和水平都不相同,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3、社会历史性(单选)有人在学习了《愚公移山》的故事后,认为愚公真“愚”,为什么移山不用炸药炸、不用车运呢?这种观点主要错在否认了(    

4、  )A.实践的客观规律性B.实践的主观能动性C.实践的客观物质性D.实践的社会历史性D小试牛刀:三.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4.实践是认识目的和归宿考点分析:认识的来源只有一个认识从哪里来?个人知识可以通过学习获取能不能说:认识有两个来源?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实践直接经验,间接经验启示:读书要与实践相结合获得认识的途径可以有两个:易混知识点(单选)2007年6月20日新华社讯,我国最大口径的通用光学天文望远镜昨天在中国科学院云南省丽江天文观测站落成。据介绍,这架英国制造的天文望远镜口径2.4米,终端包括超过

5、3千万像素的拼接CCD相机,其综合性能在同级望远镜中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它拓宽了对宇宙天体认识的范围。材料体现的哲学道理(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B表现:(1)实践的发展不断提出新的认识课题,提供新的经验,提高人的认识能力,从而推动认识的发展(2)实践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从而推动认识的发展(3)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正确的认识────────主观与客观相符         ↑                                 ↓  

6、       ∣                                成功         ↓                                 ↑        认识─────────→实践…结果↑                                 ↓         ∣                                失败         ↓                                 ↑    错误的认识──────主观与客观不相符说明:(1)客观事物本身不能回答认识正确与否。(2)任何主观标准都不能检验认识

7、的真理性。(单选)一种认识正确与否,只能由实践来检验。这是因为()A.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B.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C.实践的主体是人民。D.实践处在主观和客观的交汇点上。D(单选)“造烛为照明,求知为运用。学而不用,如同耕地不播种,终无收获。”这告诉我们()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D、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C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的原理:【原理内容】(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依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