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古诗十法.doc

鉴赏古诗十法.doc

ID:58404289

大小:24.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5-09

鉴赏古诗十法.doc_第1页
鉴赏古诗十法.doc_第2页
鉴赏古诗十法.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鉴赏古诗十法.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鉴赏古诗十法古诗文化底蕴丰厚,其所涵盖的知识包罗万象,而且名家济济,技法高超,千姿百态。如果没有掌握一定的鉴赏技巧,是很难领会到诗中的情趣与妙处的。那么,我们在阅读古诗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一是要读懂诗歌的主题。古诗的主题一般分为这么几大类:忧国伤时、建功报国、思乡怀人、生活杂感、离愁别绪等,同主题的诗歌有一些共同的特征,不同主题的诗歌其特点也不一样。如杜甫的诗歌其主题多数都是属于忧国伤时这一类,而李白的诗歌主题就比较广泛了。因此,我们要先弄清诗歌的是属于哪一类主题,然后才能比较准确的分析它的思想感情。二是要读懂诗歌的题目。诗歌的题目是我们鉴赏诗歌的第一个

2、有要信息点,肯定能给我们提供一些有关诗歌的有用信息,或是交待了诗歌所写的内容,或是点明了诗歌创作的缘由,或是暗示了诗歌行文的线索,或是点明了诗歌的思想感情,或是点明了诗歌的类别等等,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注:冬至是廿四节气之一,是唐朝的一个重要节日。这首诗题目中的“邯郸”说明作者有客居他乡,“冬至”点明了诗歌所写的时间与特定的氛围,“夜思家”点明了诗歌抒发的感情,读懂了题目提供的这些信息,有助于对整首诗歌的理解。三是要读懂诗歌的注解。出题者之所以给了某个注解,那说明这个注解肯定给读者提供了

3、某个重要的信息,这个信息是肯定有助于读者阅读与鉴赏的,所以在阅读古诗时,其中的注解是万万不能少看的。这些注解往往给读者提供了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或是作者的思想倾向,或是写作的缘由,或是对某个关键字、词给予提示等等。如过香积寺(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这首诗的中心句就是最后一句,如果没有提供任何注解,那么这首诗的主题是比较难理解的。有经验的人就能从这个注解知道这首诗表达了诗人要远离世俗生活,追求恬淡宁静的心境。四是要读懂

4、诗歌的诗眼。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而“诗眼”是指一首诗中写得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等等。这个字、词或是最能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或是最能体现作者的才情与智慧,是这首诗的闪光点,是打动读者的精妙之处,所以,要很好地鉴赏古诗中的美妙精彩之处,这个“诗眼”是非分析品味不可的,如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折杨柳》是一支汉乐府古曲,抒写离别行旅之苦,古人又有折柳送别的习惯,因此“折柳”几乎是离别的同义词,它能唤起一连串具体的回忆,使人们蕴藏在心底的乡情激荡起来。所以,鉴赏这首诗,主要突破了“折柳

5、”这个诗眼。五是要读懂诗歌中的意象。古诗中的意象既指叙事诗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也指抒情诗中的主人公,更多的则是指诗歌中所描写的景或物。在古诗中,很多景物往往用来表现特定的感情,如月,表现思乡、思念亲人之情,暗寓羁旅情怀、寂寞孤独之意;而菊花则代表清高,梧桐则代表凄凉冷清等。在鉴赏古诗时,一定要弄清楚意象的寓意,才能更好地领会到作者的其它意图。如竹石(郑板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读者要很好地理解这首诗真正的含意,就先要分析诗中“竹”这个意象有什么寓意,然后明白作者是托物言志,他在赞美岩竹的坚定顽强的同时,隐寓自身

6、不媚权贵,不流世俗,洁身自好的刚劲风骨。六是要读懂诗歌的类别。古诗有许许多多种类别,同类别的有许多共同的鉴赏方法,不同类的其鉴赏方法是不一样的。如从内容上来可分为边塞诗、田园诗、托物言志诗、咏怀古迹诗等等类别,而从抒发的情感来分,就有建功立业、怀才不遇、离愁别绪,感时伤世等等类别。只有掌握了同类和不同类的诗歌特点,才能更好、更快、更准地鉴赏到其中的妙处。如:石头城(刘禹锡)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这首诗有“故国”、“旧时月”等字眼,从内容方面来看,可以归为咏怀古迹这一类,而从情感的抒发可以归为忧国忧民、感时伤世、借

7、古讽今这一类。七是要读懂诗歌的艺术手法。鉴赏古诗,要真正领会到其中的精妙之处,就不得不掌握一些诗歌的技法,这些艺术手法主要包表达的方式:描写、抒情、议论,描写又分为正面与侧面描写,抒情又分为直接与间接抒情;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双关、对偶等;表现手法:烘托、反衬、象征、典故、借古讽今等,如:小松(杜荀鹤)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这首诗表面写小松初时不为人注意而最终长成凌云大树,其实是托物言志,以物喻人,反映出作者对人才出身轻微而终成大业的思考,批判了世人以身世取人的浅陋目光,所用的技法就是托物言志,如果读者不知

8、道这一点,就不能准确地理解作者的意图,反而觉得这首诗的意味太淡而没有什么可玩味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