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溉渠道系统.ppt

灌溉渠道系统.ppt

ID:58413266

大小:12.96 MB

页数:132页

时间:2020-09-07

灌溉渠道系统.ppt_第1页
灌溉渠道系统.ppt_第2页
灌溉渠道系统.ppt_第3页
灌溉渠道系统.ppt_第4页
灌溉渠道系统.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灌溉渠道系统.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四章灌溉渠道系统本章重点内容:输配水工程和田间工程的规划、设计方法。渠道系统的概念:指从水源取水、通过渠道及其附属建筑物向农田供水、经由田间工程进行农田灌水的工程系统。渠道系统的组成:渠首工程(取水枢纽)输配水工程(渠道)田间工程灌溉排水系统示意图1.灌溉渠系的组成灌溉渠系由各级灌溉渠道和退(泄)水渠道组成。灌溉渠道按其使用寿命分为固定渠道和临时渠道两种:固定渠道:多年使用的永久性渠道;临时渠道:使用寿命小于一年的季节性渠道。一、灌溉渠系概述第一节灌溉渠系规划临时渠道按控制面积大小和水量分配层次又可把灌溉渠道分为若干等

2、级:大、中型灌区的固定渠道一般分为干渠、支渠、斗渠、农渠四级;农渠以下的小渠道一般为季节性的临时渠道。1.灌溉渠系的组成第一节灌溉渠系规划退、泄水渠道包括渠首排沙渠、中途泄水渠和渠尾退水渠。主要作用:定期冲刷和排放渠首段的淤沙、排泄入渠洪水、退泄渠道剩余水量及下游出现工程事故时断流排水等,达到调节渠道流量、保证渠道及建筑物安全运行的目的。中途退水设施一般布置在重要建筑物和险工渠段的上游。干、支渠的末端应设退水渠道。1.灌溉渠系的组成第一节灌溉渠系规划2.灌溉渠道的规划原则1)干渠应布置在灌区的较高地带,其他各级渠道亦应布

3、置在各自控制范围内的较高地带。2)使工程量和工程费用最小。一般来说,渠线应尽可能短直,以减少占地和工程量。3)灌溉渠道的位置应参照行政区划确定,尽可能使各用水单位都有独立的用水渠道,以利管理。第一节灌溉渠系规划2.灌溉渠道的规划原则第一节灌溉渠系规划4)斗、农渠的布置要满足机耕要求。5)灌溉渠系规划应和排水系统规划结合进行。应避免沟、渠交叉,以减少交叉建筑物。6)灌溉渠系布置应和土地利用规划(如耕作区、道路、林带、居民点等规划)相配合。二、干、支渠的规划布置形式干、支渠的布置形式主要取决于地形条件。1)山区、丘陵区灌区的

4、干、支渠布置一般需要从河流上游引水灌溉,输水距离较长。干、支渠道的特点是:渠道高程较高,比降平缓,渠线较长而且弯曲较多,深挖、高填渠段较多,沿渠交叉建筑物较多。渠道常和沿途的塘坝、水库相联,形成长藤结瓜式水利系统,以求增强水资源的调蓄利用能力和提高灌溉工程的利用率。第一节灌溉渠系规划山丘、丘陵区的干渠一般沿灌区上部边缘布置,大体上和等高线平行,支渠沿两溪间的分水岭布置。在丘陵地区,如灌区内有主要岗岭横贯中部,干渠可布置在岗脊上,大体和等高线垂直,干渠比降视地面坡度而定,支渠自干渠两侧分出,控制岗岭两侧的坡地。1)山区、丘

5、陵区灌区的干、支渠布置第一节灌溉渠系规划二、干、支渠的规划布置形式2)平原区灌区的干、支渠布置这类灌区大多位于河流中、下游地区的冲积平原,地形平坦开阔,耕地集中连片。山前洪积冲积扇,除地面坡度较大外,也具有平原地区的其他持征。河谷阶地位于河流两侧,呈狭长地带,地面坡度倾向河流,高处地面坡度较大,河流附近坡度平缓,水文地质条件和土地利用等情况和平原地区相似,这些地区的渠系规划具有类似的特点,可归为一类。干渠多沿等高线布置,支渠垂直等高线布置。第一节灌溉渠系规划二、干、支渠的规划布置形式第一节灌溉渠系规划二、干、支渠的规划布

6、置形式2)平原区灌区的干、支渠布置3)圩垸区灌区的干、支渠布置二、干、支渠的规划布置形式第一节灌溉渠系规划特点:地势低洼,在最高洪水位和最低于洪水位之间;河湖港汊密布、洪水位高于地面,必须依靠筑堤圈圩才能保证正常的生产和生活,一般没有常年自流排灌的条件,普遍采用机电排灌站进行提排、提灌。面积较大的圩垸,往往一圩多站,分区灌溉或排涝。排水是主要问题一般中间低,四周高。干、支渠布置:干渠多沿圩堤布置灌溉系统级别较少,通常只有干、支两极。三、斗、农渠的规划布置1.斗、农渠的规划要求适应农业生产管理和机械耕作要求;便于配水和灌水

7、,有利于提高灌水工作效率;有利于灌水和耕作的密切配合;土地平整工程量较少。第一节灌溉渠系规划支渠2.斗渠的规划布置斗渠的长度和控制面积随地形变化很大。山区、丘陵地区的斗渠长度较短,控制面积较小,平原地区的斗渠较长,控制面积较大。我国北方平原地区一些大型自流灌区的斗渠长度一般为3~5km.控制面积为3000~5000亩。斗渠的间距主要根据机耕要求确定,和农渠的长度相适应。第一节灌溉渠系规划三、斗、农渠的规划布置3.农渠的规划布置农渠是末级固定渠道,控制范围为一个耕作单元。农渠长度根据机耕要求确定,在平原地区通常为500~1

8、00m,间距为200~400m,控制面积为200~600亩。丘陵地区农渠的长度和控制面积较小。在有控制地下水位要求的地区,农渠间距根据农沟间距确定。三、斗、农渠的规划布置第一节灌溉渠系规划4.灌溉渠道和排水沟道的配合灌排相邻布置:在地面向一侧倾斜的地区,渠道只能向一侧灌水,排水沟也只能接纳一边的径流,灌溉渠道和排水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