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虚词解析课件.ppt

文言文虚词解析课件.ppt

ID:58435928

大小:474.50 KB

页数:71页

时间:2020-09-07

文言文虚词解析课件.ppt_第1页
文言文虚词解析课件.ppt_第2页
文言文虚词解析课件.ppt_第3页
文言文虚词解析课件.ppt_第4页
文言文虚词解析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文言文虚词解析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文言虚词高考专题复习之虚词——不能单独成句,意义比较抽象,有帮助造句作用的词。现代汉语的虚词一般情况下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六类。文言虚词和实词的分类大体上和现代汉语相同,所不同的是代词一般也归入虚词一类。文言虚词大多是从实词借用或实词虚化而来的,因而某个词可以同时兼有实、虚两种用法的情形极为常见,学习时必须分清哪是实词,哪是虚词。1.分清虚实谁为大王为此计者《鸿门宴》介词“替”、“给”动词“作出”、“制定”六王毕,四海一黄鹤一去不复返动词 统一副词 一旦岂取之易守之难乎令壮者无取老妇留取丹心照汗青助词通娶夺取动词2.辨明用法

2、有些虚词不仅兼有实词的用法,而且在虚词范围内又大都有多种用法,这要根据它在句子里的作用来确定。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代词代上文的“君子”副词相当于“难道”,加强反诘语气D、有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古今异义)3.通晓古今要确切了解文言虚词的用法,还应常与现代汉语进行比较,弄清一些常见虚词的古今变化,准确掌握这些词与现代汉语中那些词相当。A、少数沿用下来学不可以已B、有的完全消失发语词夫、盖,语气词矣、哉C、有的用法发生了细微的变化此先汉所以兴隆也。表原因(现结果)。4.注意特殊现象文言虚词中还有一些特殊现象,要特别

3、注意。(1)兼词兼词是指兼有两个词的意义和作用的单音词,它所兼的两个词属于两个不同的词类。投诸渤海之北(2)虚词的连用虚词的连用是为了加强语气,较多的是两个虚词的连用,也有三个连用的。一、“其”的用法(一).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1、第三人称代词。可代人、代事物,有在名词之前,作领属性定语,可译为“他”“它”“他的”,“它的”(包括复数)。例如: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六国论》)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六国论》)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师说》)2、活用为第一人称。视句意译为“我的”或“我(自己)”。如: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

4、褒禅山记》)3、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如: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石钟山记》)4、指示代词,表远指。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如:则或咎其欲出者。(《游褒禅山记》)  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赤壁之战》)(二).用作副词。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测度、反诘、婉商、期望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的语气助词配合,视情况可译为“大概”“难道”“还是”“一定”等,或省去。例如: 其皆出于此乎?(《师说》表测度。) 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表反诘。) 吾其还也。(《烛之武退秦师》表婉商。)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表期望。)(

5、三).用作连词。作连词用时,通常放在句首,或表假设,或表选择,。例如:其如是,孰能御之?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可译为“如果”可译为“是”“还是”1、下列句子中“其”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①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②成以其小,劣之。③于乱石间择其一二叩之。④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⑤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⑥则或咎其欲出者。⑦欲加之罪,其无辞乎。A.③⑤B.①②C.④⑤D.⑥⑦A(1.他们2.它3.其中的4.代我5.其中的6那、那些7.表反问语气助词)C(例句,唉!难道这是真的吗?是做梦呢?还是传送消息不确实呢?其,表选择关系的疑

6、问语气词。A成语,把著作藏在名山,传给志趣相投的人。B像大火在原野上燃烧,不能接近,难道还可以扑灭吗?比喻一发不可收拾。其,表反问语气助词。D如果这件事情成功的话,那就是您的在天之灵保佑我;如果这件事情不成功的话,我就用死来答谢您的恩情。其,如果,表假设。)2、与例句的“其”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耶?A.藏之名山,传之其人。B.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迩,其犹可扑灭?C.不识今之言者,其觉者乎,其梦者乎?D.其济,君之灵也;不济,则以死继之。二、“以”的用法:(一).用作介词1、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

7、、方法及其他,可视情况译为"用""拿""凭借""依据""按照""用(凭)什么身份"等。例如:乃入见。问:"何以战?"(《曹刿论战》)2、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廉颇蔺相如列传》)具以沛公言报项王。《鸿门宴》3、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由于"不赂者以赂者丧。(《六国论》)以其无礼于晋,(《烛之武退秦师》)4、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和处所,用法同"于",可译为"在""从"。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登泰山记》)5、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用法同"与",可译为"和""

8、跟";天下有变,王割汉中以楚和。《战国策·周策》)(二).用作连词。用法相当于“而”。1、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