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品质命设计与优化教学的共振点.doc

思维品质命设计与优化教学的共振点.doc

ID:58452772

大小:18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5-14

思维品质命设计与优化教学的共振点.doc_第1页
思维品质命设计与优化教学的共振点.doc_第2页
思维品质命设计与优化教学的共振点.doc_第3页
思维品质命设计与优化教学的共振点.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思维品质命设计与优化教学的共振点.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思维品质:命题设计与优化教学的“共振点”华志远(无锡市第一中学214031)自高中实施新课程以来,要理清课改与高考之间的关系,恐怕远非“高考成绩好,则课改成;高考成绩差,则课改败”这么简单.高考不变则课改难行,高考巨变则秩序动荡.要处理好高考命题的平稳与创新的关系,对于高考命题者来说,决非易事,稍有不慎便会处于社会舆论的风口浪尖上.2010年江苏高考数学试题对学生能力、素质的要求略有提高,体现了良好的教学导向,却引来各界媒体的声讨,反映了当今社会的浮躁心理.中学数学教学,如何为适应新形势下的高考命题进行积极、主动、有效的应对?依据教育

2、部考试中心的观点是命题的宗旨是考服从于教,而多数一线教师则反其道而行之,让教服从于考,两者观点大相径庭,其实,这与他们所处的地位有关.考试中心掌握着主动权,通过命题可以为新课程的推进起到导向作用,本无可非议,但一般老师只看到试题的表象,盲目跟风,人造热点,总感觉复习比高考慢一拍.为了使教学实践摆脱这种被动应付的局面,一线教师应以更高远的视野透视高考数学命题的内在规律,以脚踏实地的精神发现高考命题中对新课程理念的运用和考查方式.思维品质是考查学生综合素质的核心.高考呈现出来的学生能力的弱项,无论是运算的准确性还是推理的条例性,其实都是思

3、维水平欠佳的表现.新课程强调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而体现它的三根支柱——探索能力、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核心,依然是学生的思维品质.从这个意义上说,所谓数学素养,虽然包括数学知识、技能、方法的积累,但更重要的是一种思想、意识、策略的能量积蓄.这种能量积蓄将改变记忆再现式的解题观念,向理性、科学、动态的理解、判断、分析的方向转化,而这种能量积蓄,需要日常的教学和训练中得到落实.本文试图以2010年湖北和江苏高考中的代数试题为载体,研究高考命题如何体现能力导向,促进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的优化.1整体设计,重视思维的综合性和合理性从知识点的交汇处

4、命题,是以能力为立意设计高考试题的内容之一,其特点是把相关知识点有机结合起来,从数学思想的高度加以整体设计,从而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在高一、高二的教学中,每一节新授课主要以单一的知识点教学为主,思想方法揭示不够.单元复习课的设计又是当前教学的软肋,多数以题型归类和操作方法整理为主.此外,一些老师对模块教学的片面理解,使不同模块之间的知识泾渭分明,缺乏相互融合的渗透过程,仅靠高三复习阶段的短期强化,效果又不甚理想.要改变这种被动局面,就必须确立整体设计的理念,优化各种课型的教学,力求达到新授课前呼后应、单元复习课纵横交错、高三总

5、复习综合考虑的理想境界.例1若直线有公共点,则b的取值范围是(湖北第9题)分析:本题若从方程(组)的角度入手,不但费力费神,而且因实施了两边平方,b的范围可能扩大(非等价变换),而误选(A);若从形的角度出发,化为(x-2)2+(y-3)2=4且y≤3,它是以(2,3)为圆心、2为半径的下半圆,结合图形,直线应在至切线之间,故选(D).点评本题把函数的图象和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综合在一起加以考查,由于二次根式的存在,就要求学生合理地用数形结合、等价转化的思想和运动的观念去解决问题,这些能力的培养必须依赖教学的长期渗透,当然高三的专题训练

6、能使学生更趋于熟练掌握.可见,本题从数学意识、思想方法的视野加以整体设计,但考查的素材还较为常见.例2函数y=x2(x>0)的图象在点处的切线与x轴的交点的横坐标为,其中k∈N*.若=16,则的值是.(江苏第8题)分析:由y=x2的导数为2x得切线方程为,令y=0,得,于是,即该数列是以为公比的等比数列,故点评本题以函数图象为背景,从导数的几何意义出发,考查切线方程的求法,利用X轴上的截距,得到数列的递推形式,最后由等比数列的定义、通项或求和公式得出答案.很明显,本题把代数的主干知识链函数、方程、导数、数列串联起来整体设计,体现了较强

7、的综合性.从阅卷情况看,该题得分率之低大大出乎命题者预料.2变式设计,强调思维的变通性和独立性高考是选拔性考试,只有考虑设计一定量的新颖试题,才能有良好的区分度、信度和效度,变式设计是主要的技巧之一.有些试题形式上看似很新,其实通过分析、观察、转化,就化归为大家熟悉的题型.这就启发我们:平时的例题教学既要加强审题联想、拟定计划,即解题思路的形成过程,又要重视解题回顾、变式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变通性和独立性.例3已知数列{}满足:;数列{}满足:.(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2)证明:数列{}中的任意三项不可能成等差数列.(湖北

8、第20题)分析:(1)本题数列的递推关系貌似吓人,其实稍作转化就得出,即数列是以为首项,为公比的等比数列,故,结合题设,可得(2)由于要证的结论是否定性命题,故考虑用反证法,易判断数列是单调递减的等比数列,因此可假设成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