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内胆汁淤积症诊治专家共识.docx

肝内胆汁淤积症诊治专家共识.docx

ID:58467558

大小:21.36 KB

页数:11页

时间:2020-05-14

肝内胆汁淤积症诊治专家共识.docx_第1页
肝内胆汁淤积症诊治专家共识.docx_第2页
肝内胆汁淤积症诊治专家共识.docx_第3页
肝内胆汁淤积症诊治专家共识.docx_第4页
肝内胆汁淤积症诊治专家共识.docx_第5页
资源描述:

《肝内胆汁淤积症诊治专家共识.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肝内胆汁淤积症诊治专家共识发布日期:2015-10-31制定者:肝内胆汁淤积症诊治专家委员会出处: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2015,08(05):402-406.胆汁淤积(Cholestasis)是指胆汁合成、分泌异常,以及肝内外胆管中胆汁流动的机械性或功能性障碍,继而使得胆汁成分入血所致的临床症候群[1]。按照发生的部位可分为肝内胆汁淤积(Intrahepaticcholestasis,IHC)和肝外胆汁淤积,本共识主要针对IHC的诊治进行探讨。 IHC是指肝内胆汁酸代谢和转运障碍,早期往往无不适症状,仅表现为血清碱性磷酸酶(Alkalinepho

2、sphatase,ALP)和γ–谷氨酰转肽酶Gamma–glutamyltransferase,GGT)升高,以后可表现为乏力、瘙痒、尿色加深和黄疸等[1]。IHC常见于胆汁淤积性肝病(Cholestaticliverdiseases,CLD)、妊娠相关肝内胆汁淤积、新生儿肝内胆汁淤积以及遗传代谢相关胆汁淤积等。为进一步规范我国IHC诊断和治疗,肝内胆汁淤积诊治专家委员会制订本共识,旨在帮助临床医师利用最新临床证据,并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制订合理的诊疗方案。 1流行病学IHC发病率目前尚无确切的数据,主要是诊断标准尚未统一,以致结果不一致。在一项纳

3、入2520例患者的研究中显示[2],初次诊断的慢性肝病患者中有35%出现IHC,其中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rimarysclerosingcholangitis,PSC)为67%,自身免疫性肝炎为55%,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rimarybiliarycholangitis,PBC)为54%,药物性肝损害为53%,酒精性肝炎为35%,病毒性肝炎为32%,肝硬化为43%。我国一项关于1000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IHC的横断面研究显示[3],56%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出院时,IHC的主要指标ALP或GGT仍然高于正常值上限(ULN),且这些指标异常的患

4、者中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发生风险和病情严重程度显著增加。曹旬旬等[4]以ALP水平>1.5×ULN,且GGT水平>3×ULN为胆汁淤积的诊断标准,对慢性肝病住院患者的胆汁淤积发生率情况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胆汁淤积的总发生率为10.26%。慢性肝病患者胆汁淤积的发生率随年龄的增加有上升趋势。在慢性肝病中,胆汁淤积的发生率依次为PSC(75.00%)、各种原因肝硬化(47.76%)、PBC(42.86%),其他依次为肝肿瘤(35.97%)、自身免疫性肝炎(30.77%)、药物性肝病(28.31%)、酒精性肝炎(16.46%)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2.7

5、0%)。这些研究表明,IHC在慢性肝病中普遍存在,在慢性肝病的早期和全程中需要对IHC进行监测和随访。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cholestasisofpregnancy,ICP)是发生在妊娠中晚期的常见并发症,是导致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发病率在种族与地域上差异很大,在南美洲较为常见。中国重庆、上海等地区该病的发生率较高,分别为2.3%和3.4%。再次妊娠ICP复发率为40%~70%[5]。新生儿采用静脉高营养2周以上,20%~35%小儿可发生胆汁淤积,早产儿可达30%~50%,已证实主要与氨基酸有关,停用静脉营养1~

6、4个月,肝功能及肝脏病理变化一般均可恢复[6]。遗传代谢相关胆汁淤积,如良性复发性肝内胆汁淤积(Benignrecurrentintrahepaticcholestasis,BRIC,病因未明,可能为胆酸依赖性及非胆酸依赖性排泄功能有先天性缺陷所致)、进行性家族性肝内胆汁淤积(Progressivefamilialintrahepaticcholestasis,PFIC,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肝细胞性胆汁淤积)、Alagille综合征(先天性肝内胆管发育不良症,一种累及多系统的显性遗传性疾病)、ABCB4缺乏(该基因位于人类第七号常染色体的长臂,在正

7、常胆汁的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等均可导致胆汁淤积。10%~15%的儿童胆汁淤积可由PFIC引起,Alagille综合征国外报道该病的发病率约为1/70000[8]。 2分类根据细胞学损害的部位可分为肝细胞型胆汁淤积、胆管细胞型胆汁淤积和混合型胆汁淤积[9]。(1)肝细胞型胆汁淤积:常见的有酒精性肝病(ALD)、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病毒性肝炎(VH)、药物性肝脏损害(DILI)、重症相关(缺血性)IHC、全胃肠外营养性IHC,BRIC、PFIC、ICP、霍奇金病及转移性肿瘤、肉芽肿性肝炎和肉芽肿病、血管性疾病(如布–加综合征和肝窦阻塞

8、综合征)、各种原因肝硬化。(2)胆管细胞型胆汁淤积:DILI、PBC、原发性PSC、继发性硬化性胆管炎(SSC)、药物性胆管病、移植物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