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免疫学笔记汇总(1~15章).doc

医学免疫学笔记汇总(1~15章).doc

ID:58492100

大小:716.00 KB

页数:21页

时间:2020-05-17

医学免疫学笔记汇总(1~15章).doc_第1页
医学免疫学笔记汇总(1~15章).doc_第2页
医学免疫学笔记汇总(1~15章).doc_第3页
医学免疫学笔记汇总(1~15章).doc_第4页
医学免疫学笔记汇总(1~15章).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医学免疫学笔记汇总(1~15章).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章免疫学概论医学免疫学(medicalimmunology):是研究人体免疫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科学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机体的免疫功能可以概括为:①免疫防御(immunedefense):能力过弱可发生免疫缺陷;过强可导致超敏反应②免疫监视(immunesurveillance):监视功能低下可导致肿瘤和持续性病毒感染③免疫自身稳定(immunehomeostasis):通过免疫耐受和免疫调节实现免疫应答(immuneresponse):是指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非己”物质的整个过程。分为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两大类

2、。适应性免疫具有三大特点:特异性、耐受性、记忆性。免疫学发展时期可分为:经验免疫学时期、科学免疫学时期、现代免疫学时期。第二章免疫器官和组织2.1中枢免疫器官一、骨髓(bonemarrow)造血诱导微环境(HIM):由基质细胞产生的造血生长因子(GM-CSF,SCF,IL-3、4、6、7)与细胞外基质共同构成了造血细胞赖以生长发育和成熟的环境,称为造血诱导微环境。HSC人HSC表面标志:CD34、CD117【骨髓的功能:】①产生各类免疫细胞和血细胞②B细胞、NK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③再次体液免疫应答和抗体产生的主要部位二、胸腺(thymu

3、s)皮质内多为胸腺细胞(85~90%);髓质内多为上皮细胞,常见胸腺小体。胸腺微环境——决定T细胞增殖、分化和选择性发育的重要条件【胸腺的功能:】①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②自身免疫耐受的建立和维持③免疫调节作用(胸腺基质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等可调节外周免疫器官)2.2外周免疫器官和组织一、淋巴结(lymphnode):有DC、HEV淋巴结的功能:①T、B细胞的定居场所(T:75%B:25%)②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接受抗原刺激、发生适应性免疫应答主要部位之一③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④过滤作用(滤淋巴液)二、脾脾的功能:①T、B细胞的定居场所(T:

4、40%B:60%)②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主要对血源性抗原产生应答③合成生物活性物质(如补体成分和细胞因子等)④过滤作用(滤血)三、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主要指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黏膜固有层和上皮细胞下散在的淋巴组织,以及含有生发中心的淋巴组织,如扁桃体、阑尾等,是发生黏膜免疫的主要部位。MALT的功能:①黏膜局部免疫应答②产生SIgA2.3淋巴细胞归巢与再循环淋巴细胞归巢(lymphocytehoming):血液中淋巴细胞选择性趋向迁移并定居与外周免疫器官的特定区域或特定组织的过程,淋巴细胞表面

5、黏附分子(归巢受体)与特定组织HEV表面黏附分子(地址素)的相互作用决定细胞去向。(记忆:“各回各家、各找各妈”--选择性迁移;“一把钥匙开一扇门”--归巢受体与地址素)淋巴细胞再循环(lymphocyterecirculation):定居在外周免疫器官的淋巴细胞,由输出淋巴管经淋巴干、淋巴导管进入血液循环;经血液循环达外周免疫器官后穿越HEV重新分布于全身淋巴器官和组织的反复循环过程。淋巴细胞再循环的生物学意义:(简记)分布更合理、接触机会更多、联系为整体。第三章抗原抗原(Ag):所有能激活和诱导免疫应答反应的物质,通常指能被T、B淋

6、巴细胞表面抗原特异性受体识别并结合,激活T、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产生免疫应答效应产物,并与效应产物结合,进而发挥适应性免疫应答效应的物质。3.1抗原的性质与分子结构基础一、抗原的基本特性:免疫原性、免疫反应性免疫原性:刺激免疫细胞产生免疫效应产物的性质免疫反应性:抗原分子与免疫效应产物特异结合的性质半抗原(hapten)+载体=完全抗原二、决定抗原特异性的分子基础:抗原表位抗原表位(epitope):抗原分子中决定免疫应答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是抗原与TCR/BCR或抗体特异性结合的最小结构与功能单位。分为线性表位和构象表位。三、半抗

7、原-载体效应3.2影响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一、抗原分子的理化与结构性质异物性、易接近性、物理性状、化学属性、分子量、分子结构、分子构象分子量越大、分子结构越复杂,免疫原性越强;颗粒性抗原>可溶性抗原二、宿主的特性遗传因素:MHC基因多态性及其他免疫调控基因差异导致不同个体免疫应答不同年龄、性别与健康状态三、抗原进入人体的方式适中抗原剂量可诱导免疫应答,抗原过高或过低的抗原量可诱导免疫耐受(见16章);皮内注射和皮下途径易诱导免疫应答,肌内注射次之,静脉注射效果差,口服易耐受;3.3抗原的种类一、根据诱生抗体是否需要Th细胞参与分类:TD-

8、Ag/TI-AgMHC限制性有无激活的B细胞B2B1二、根据抗原与机体的亲缘关系1、异嗜性抗原(heterophilicantigen):不同种属之间的共同抗原,又称Forssman抗原。如:大肠杆菌O1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