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生理学课件:第12章 DIC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ppt

病理生理学课件:第12章 DIC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ppt

ID:58492365

大小:804.50 KB

页数:46页

时间:2020-09-21

病理生理学课件:第12章 DIC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ppt_第1页
病理生理学课件:第12章 DIC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ppt_第2页
病理生理学课件:第12章 DIC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ppt_第3页
病理生理学课件:第12章 DIC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ppt_第4页
病理生理学课件:第12章 DIC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病理生理学课件:第12章 DIC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intravascularcoagulationDIC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概念、原因和发病机制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功能代谢变化(临床表现)。2.熟悉:影响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发生发展的因素;熟悉“3P”试验、D-二聚体测定的原理及意义。3.了解: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分期和分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讲授内容概念病因和发病机制诱发因素分期和分型(自学)机能代谢变化----临床表现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自学)一、定义:在致病因子作用下,凝血因子或血小板被激活,引起一个以凝血功能异常

2、为主要特征的病理过程。致病因子激活凝血系统血液凝固性微血栓形成血液凝固性凝血因子血小板激活纤溶系统微循环障碍休克器官功能障碍贫血出血DIC的特征DIC的基本特点是什么?凝血功能异常!血液凝固性先升高----表现为微血栓形成;再转变为血液凝固性降低----表现为出血。DIC的基本变化是凝血因子激活,凝血酶↑。接触激活Ⅻa激肽释放酶原纤溶酶原激肽释放酶纤溶酶酶性激活ⅪⅪaⅨⅨaⅩⅧ、Ca++、PF3组织损伤释放ⅢCa++、Ⅶ内凝过程外凝过程ⅡⅡaⅩⅢⅩⅢaⅠⅠa(纤维蛋白单体)稳定的纤维蛋白聚合体ⅩaⅤ、Ca++、PF3ⅫⅫf(一)血液的凝

3、固过程(二)抗凝血因素正常人体内的抗凝血因素包括血管壁的完整光滑、血流速度、吞噬细胞系统、生理性抗凝物质(肝素、抗凝血酶等)以及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纤溶酶原前活化素广泛存在于组织和血浆中纤溶酶原活化素Ⅻf、抗原抗体复合物、致热原、内毒素、链激酶、尿激酶、胰蛋白酶等纤溶酶原纤溶酶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FDP的抗凝血作用:抑制纤维蛋白单体聚合;抑制凝血酶;抑制血小板粘附、聚集讲授内容概念病因和发病机制诱发因素分期和分型(自学)机能代谢变化----临床表现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自学)一、组织损伤,启动外凝过程Ⅹ、Ⅸ

4、Ⅹa、Ⅸa主要由此机制引起的DIC在哪些科多见?外科,妇产科,肿瘤科。TF释放组织损伤磷脂Ⅶ,Ca2+TF-ⅦaCa2+各种原因引起的组织损伤包括产科并发症(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宫内死胎等)、手术创伤、恶性肿瘤等损伤组织,释放组织因子激活外凝过程。二、血管内皮损伤,启动内凝过程正常内皮细胞(电镜扫描)原因:感染、缺氧、酸中毒等。VEC损伤为什么会导致DIC?内毒素可直接损伤VEC,或通过TNF、IL-1、C5a介导VEC的损伤。血小板附着受损的内皮细胞表面(单箭头指示)。三、血细胞大量破坏,血小板被激活①血小板被激活激活的血小板表现带负电荷的磷

5、脂,促进血凝块磷脂凝血酶↑↑凝血因子纤维蛋白网血小板在DIC发病中一般起继发作用血凝血细胞血小板RBC大量损伤的原因:异型输血,各种原因的溶血。RBC破坏释放ADP;暴露出磷脂。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激活后能释放TF。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细胞大量破坏时,释放TF样物质②③四、促凝物质入血蛇毒、蜂毒的蛋白水解酶有类似Ⅲ作用又可直接激活凝血酶原,激活凝血过程。羊水中的胎粪、脱落的上皮细胞以及颗粒物质入血激活凝血过程;急性胰腺炎释放胰蛋白酶激活凝血酶原而激活凝血过程;补体系统激活后的产物C3a、C5a、C3b等成分也可激活凝血过程。DIC的病因及发病

6、机制感染(细菌、病毒、立克次体、螺旋体等)病理过程(缺氧、发热、酸中毒等)损伤血管内皮启动内凝过程组织损伤:产科并发症(宫内死胎、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大手术创伤;恶性肿瘤等释放组织因子启动外凝过程凝血过程激活血细胞破坏(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其他促凝物质入血讲授内容概念病因和发病机制诱发因素分期和分型(自学)机能代谢变化----临床表现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自学)DIC的诱发因素一、单核吞噬系统功能障碍单核巨噬细胞具有清除循环血液中大分子物质的功能:如凝血酶、纤溶酶及内毒素等,当其功能受损时(如shwantzman反应),则可促进DIC的发生

7、。二、肝功能严重障碍肝脏具有合成凝血、抗凝血成分的功能,当肝功能严重障碍时凝血与抗凝血系统在数量上出现不平衡;此外,Kuff氏细胞具有清除纤维蛋白、解毒功能,当肝功能严重障碍时容易发生DIC。三、血液高凝状态孕妇从妊娠第三周起,血液中血小板和多种凝血因子逐渐增多,同时抗凝血成分AT-Ⅲ、t-PA、u-PA减少,随着妊娠时间的增加,血液渐趋高凝状态。故当产科意外时易发生DIC。四、微循环障碍在休克病理过程中,微血管内血流减慢,不能及时清除已活化的凝血因子;以及血液浓缩,血小板发生黏附聚集;此外缺血缺氧导致酸中毒损伤内皮细胞等也有利于DIC的发生发

8、展。五、其它因素不恰当使用皮质激素,抑制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功能;不恰当使用纤溶抑制剂,破坏凝血与抗凝血之间的平衡,容易发生DIC。DIC的诱因容易发生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