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1地球的形状10苏教版.docx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1地球的形状10苏教版.docx

ID:58526267

大小:67.07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10-21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1地球的形状10苏教版.docx_第1页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1地球的形状10苏教版.docx_第2页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1地球的形状10苏教版.docx_第3页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1地球的形状10苏教版.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地球的形状》创新型教案教学目标:1、知道地球的形状。2、了解人类对地球的认识过程,感受前人勇于探索的精神。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教学重点:知道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曲折过程。教学难点:比较观察船体在球面和平面上航行的差异。教学准备:地球仪、纸船、图片、课件。教学过程:(一)引入:课件出示轮船在大海上航行逐渐消失的画面。提问:如果这艘轮船一直向着同一个方向航行,它最终会到哪里去呢?学生猜想发表意见。你想不想知道正确答案呢?老师给你们讲个故事。在1519年,葡萄牙有一个航海家叫麦哲伦,他就进行了大胆地尝试,第一次成功的环球航行,验证自己的猜想:地球是球形的。讲述麦哲伦航海的故事

2、。提问:麦哲伦的轮船从葡萄牙出发,绕了一圈后又回到葡萄牙,我们从中能得出什么结论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地球到底是不是球形的。(二)探究地球的形状1、下面我们用实验来证明一下。(1)教师演示小船在地球仪上出港进港的方法,边演示边讲解。小船是由船身和船帆两部分组成的,从你面前开向地球仪的另一面叫出港。从地球仪的另一面向你开来,叫进港。仔细观察船在出港时什么先消失,什么后消失;船在进港时先看到什么,后看到什么。学生分组实验。说明注意事项:船在地球仪上航行时眼睛看的位置要与地球仪的顶端保持水平,观察船帆和船身的变化。船行进的速度一定要慢。(教师示范观察方法)(学生在记录单上记下

3、船的变化情况。学生实验速度较慢,给足时间,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汇报观察到的结果。同学们实验做得非常认真,观察也很仔细。(2)学生实验,小船在桌面上移动的情形,提出注意事项:视线要与桌面保持平行。(教师示范观察的角度)学生记录观察结果。猜一猜,小船在桌面上一直走下去,不拐弯,能否回到原地?交流汇报。你们今天学会了自己动手做实验,能力又提高了一步,以后继续努力。提问:比较这两个实验船身的变化有什么不同?最后的结果又有什么不同?讨论交流。教师:科学探究,不仅要会动手,还要会动脑。教师小结:船在地球仪上出港时,船身渐渐地先看不见了,只看到船帆,最后连船帆也看不见了。进港时,恰

4、恰相反,先看见船帆再看见船身;在桌面上移动时,帆和船一直都能看到,这与我们在码头看到的轮船行驶中船的变化是一样的。地球仪是球形的,说明地球也是球形的。这与麦哲伦的看法是相同的。同学们也能像科学家们一样,用实验来证明地球的形状是球形,你们就是未来的科学家,努力吧!2、今天我们还可以用更先进的方法验证地球是球形的。学生阅读教材第16页有关航天知识的两段内容。从人造地球卫星拍摄到的地球照片中,我们看到地球确实是球形。3、提问:现代人可以通过高科技手段来证明地球是球形,古代人又是怎样认识地球形状的呢?(1)课件出示古代印度、古代中国、古希腊对地球认识的图片。(2)学生对照教材第

5、14页文字理解图片内容。提问:古代印度人、中国人、希腊人分别认为地球是什么形状?他们是怎样得出结论的?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相关内容。教师:古人不能完整地认识地球的形状,所以只能进行猜想,我们觉得不可思议,他们为什么不用实验来证明呢?要知道,我们是站在他们的肩上,才有了今天的结果。麦哲伦为了证实地球是球形的结论,付出了生命的代价。科学探究的道路是漫长的,而且会遇到许多艰难险阻。(三)总结:人类认识地球的形状经历了怎样的过程?按照时间先后顺序说一说。学生讨论。教师帮助学生理清思路。交流板书:猜想——实践——精细观察。教师:现如今,科学已经进入了飞速发展的时代,你想要知道更多的科

6、技知识,到学校图书室去找吧。(四)了解地球大小的知识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6页地球大小的知识,算算绕赤道一周你的年龄。提示:先算出一天行多少千米。再算出一年行多少千米。最后算你的年龄。学生汇报。教师:如果你每小时走4千米,一天走8小时,大约要三年半的时间才能绕赤道走一圈,如果要乘速度是每小时800千米的飞机,大约需要50小时,而要乘坐宇宙飞船只需大约一个半小时。同学们,地球上还有许多未解之谜,等着我们去解开,你做好准备了吗?(五)板书设计:1、地球的形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