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中心集中存储架构的设计与实践.doc

数据中心集中存储架构的设计与实践.doc

ID:58535590

大小:16.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9-03

数据中心集中存储架构的设计与实践.doc_第1页
数据中心集中存储架构的设计与实践.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数据中心集中存储架构的设计与实践.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一、当前银行业信息系统数据存储管理的现状和挑战  (一)数据分散部署,降低了业务数据的可管理性。当前,银行业业务系统主要采用直联式数据存储,即业务数据与业务应用系统一一对应,业务数据维护管理主要依赖系统管理员在各系统中定期执行。由于各系统硬件技术条件存在差异,数据管理的实施方式难以统一。随着业务系统的加速建设与业务数据的持续增长,数据管理工作量与管理难度成倍增加,导致数据管理失控。  (二)数据存储与应用系统紧密结合存在风险。在直联式数据存储方式下,由于业务系统的应用软件与业务数据存储在相同的硬件设备中,应用系

2、统风险与数据存储风险高度相关,业务系统应用风险可直接波及业务数据,增大管理难度。  (三)存储资源分散,总体利用率低。根据经验,大部分系统内部的存储资源使用率基本在50%以下,相当一部分还不到30%。各系统中空闲的存储资源不能为其他系统所使用,造成大量的存储资源闲置,令存储资源总体利用率处于低水平。银行业信息化建设实现全国集中、省集中后,庞大业务数据将向数据中心集中。上述数据管理方面的缺陷,将成为影响数据中心重要业务系统稳定运行、制约新型业务系统发展的瓶颈。因此,必须引进新的数据管理技术,提升银行业业务数据信息

3、管理能力。数据集中存储技术的出现,为解决上述难题提供了有效手段。   二、数据集中存储的主要优势   数据集中存储,即将企业信息中心中所有业务数据从业务系统中独立出来,作为一个整体,集中存储于独立的存储设备中,并实施与业务系统无关的、统一的数据保护、数据备份等数据管理策略。   (一)优化海量数据存储管理能力,提高数据的可管理性。管理人员可直接在集中存储设备上,对所有业务数据实施统一的数据存储规划和管理策略,摆脱分散维护不同系统数据的烦琐,提高数据备份、数据保护效率,提升业务数据的可管理性。(二)实现数据与应用

4、之间的风险隔离,提高数据保护能力。数据集中存储体系与应用系统服务器体系完全独立,应用服务器软硬件环境调整不会对业务数据带来风险,有效实现应用与数据之间的风险隔离。集中存储体系采用控制软件与硬件双冗余设计,提供比应用服务器更高级别的数据存储安全保护。  (三)充分利用存储资源,降低数据存储资源建设成本。集中存储体系中的存储空间为所有业务系统共用,可根据系统实际业务需求,优化系统之间的存储资源配置结构。当业务数据迅速增加时,可持续增加磁盘满足对存储资源的动态需求。通过优化结构与动态调整,减少对存储资源的浪费,在降低

5、投资成本的同时,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四)为系统业务连续性提供更好的保障。目前业务系统出现故障时,在进行数据恢复并迁移到备份业务系统中,业务连续性将难以保障。数据集中存储后,只需启动备份业务系统,建立备份业务系统与集中存储体系之间的连接,即可恢复对外业服务,大大缩短业务恢复时间,业务连续性得到保障。  (五)提高数据共享能力,为系统整合提供技术基础。数据实现集中管理后,可通过集中存储体系专用的数据共享服务单元,实现各系统之间在数据物理存储共享,避免目前应用系统之间数据共享出现的各种技术制约,为业务系统进一步优

6、化整合提供技术基础。   三、银行数据中心集中存储体系的架构及功能设计  (一)体系架构集中存储体系主要由光纤数据交换网络、数据共享管理设备、磁盘阵列以及数据备份设备所组成。根据当前集中存储技术发展的情况,结合银行数据中心应用系统的技术特点,采用SAN(StorageAreaNetwork,存储区域网络)与NAS(NetworkAttachStorage,网络附接存储)体系结构为基础,建立银行数据中心省级数据中心的集中存储体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