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活性污泥法ppt课件.ppt

第四章-活性污泥法ppt课件.ppt

ID:58564843

大小:10.28 MB

页数:101页

时间:2020-10-21

第四章-活性污泥法ppt课件.ppt_第1页
第四章-活性污泥法ppt课件.ppt_第2页
第四章-活性污泥法ppt课件.ppt_第3页
第四章-活性污泥法ppt课件.ppt_第4页
第四章-活性污泥法ppt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四章-活性污泥法ppt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节基本概念第二节活性污泥法的发展第三节气体传质原理和曝气设备第四节去除有机污染物活性污泥法过程设计第五节脱氮、除磷活性污泥法工艺及设计第六节二沉池第七节活性污泥法处理系统运行管理第四章活性污泥法第一节基本概念一、概述2.活性污泥组成活性微生物(Ma,主体,主要是细菌、真菌等,以菌胶团形式存在)、自身氧化残留物(Me)、吸附的不能降解的有机物(Mi)和无机悬浮物(Mii)。3.活性污泥性状(P102)粒径200~1000μm,比表面积20~100cm2/mL。一般呈茶褐色,略显酸性,含水率99%左右,相对密度1.002~1.006;具有凝聚沉降性能和生物活性。1.活性污

2、泥法产生过程(P100)4.活性污泥评价方法(P103)⑵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MLSS)和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MLVSS)MLSS,又称污泥浓度,指曝气池中单位体积混合液悬浮固体的质量,包括Ma、Me、Mi、Mii。单位:mg/L或g/L。MLVSS,又称活性污泥浓度,指曝气池中单位体积混合液悬浮固体中有机物的质量,包括Ma、Me、Mi。MLSS、MLVSS都是微生物浓度近似值,MLVSS更接近活性微生物的浓度。生活污水MLVSS/MLSS=0.7~0.8。⑴生物相观察:观察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的种类、数量、优势度及代谢情况。⑶污泥沉降比(SV):曝气池混合液静置30m

3、in后沉淀污泥的体积分数,单位:%。⑷污泥体积指数(SVI):指曝气池混合液沉淀30min后,每克干污泥形成的湿污泥体积,单位mL/g。SVI反映污泥的沉降性能和活性。城市污水SVI正常值100~150mL/g。SVI过低时,污泥含无机物较多,污泥活性差。SVI过高时,污泥颗粒松散,沉降性能差。如:SV=30%,MLSS=3000mg/L,求SVI=100mL/g。二、活性污泥法基本流程(P103)曝气装置:供氧、搅拌,使混合液处于悬浮状态。曝气池:微生物降解有机物的场所;二沉池:泥水分离,浓缩活性污泥;污泥回流系统:保持曝气池中一定的微生物浓度;剩余污泥排放系统:维持系

4、统的稳定运行。出水剩余污泥排放回流污泥进水二沉池曝气池初沉池曝气装置图12-1活性污泥法基本流程三、活性污泥降解污水中有机物过程1.吸附阶段:时间短(10-45min),BOD5去除率高。污水中悬浮和胶体有机物浓度越高,吸附效果越明显。2.稳定阶段:时间长;微生物对吸附的有机物氧化分解。吸附稳定曝气时间/min图12-2活性污泥降解有机物过程BOD5(mg/L)推流式曝气池示意图 (平行水流式)出水曝气池剩余污泥进水回流污泥空气二沉池曝气池一、曝气池基本形式(P106)第二节活性污泥法的发展1.推流式曝气池废水及回流污泥由池一端进入,水流呈推流型,沿池长方向污染物浓度逐渐

5、降低。根据断面上水流情况,分为平移推流式和旋转推流式。平移推流式:曝气池底铺满扩散器,水流沿池长方向流动旋转推流式:扩散器装于横断面一侧。水流除沿池长方向流动外,还有侧向旋流,形成了旋转推流。旋转推流式示意图2.完全混合曝气池(P108)池内各点的底物浓度、微生物浓度、需氧速率一致,耐冲击负荷。3.封闭环流式反应池(P109)图12-8封闭环流式处理系统流程具有推流和完全混合反应池的特点。进水二沉池出水回流活性污泥剩余污泥曝气转刷4.序批式反应池(P109)曝气池和沉淀池合二为一。工作周期由进水、反应、沉淀、排水和闲置组成。流入反应沉淀排放待机(闲置)图12-9序批式反应

6、工艺操作流程1.传统推流式(图12-4)二、活性污泥法的发展和演变特点:污染物浓度沿池长逐渐降低,处理效果好;耐冲击能力差。氧利用率不均,能耗较高。图12-10推流式供氧和需氧率曲线供氧曲线需氧曲线供需氧量2.渐减曝气法特点:供氧沿池长逐渐递减,节能。3.阶段曝气法(分段进水法)污水沿池长分段进入,曝气池内供氧需氧平衡。出水剩余污泥回流污泥进水二沉池曝气池图12-12阶段曝气法示意图4.高负荷曝气法有机物容积负荷或污泥负荷高;停留时间短(1.5~3h),活性污泥处于对数增长期;处理效果低,产泥量多;适用于对处理水质要求不高的场合。5.延时曝气法(低负荷曝气法)有机物容积负

7、荷或污泥负荷低;曝气时间长(≥24h),剩余污泥少,出水水质好;耐冲击负荷;占地面积大,运行费用高。6.吸附再生法(又称接触稳定法,P112)图12-13吸附再生法活性污泥法系统剩余污泥回流污泥进水二沉池吸附池再生池剩余污泥回流污泥进水二沉池再生段吸附段分建式合建式吸附池:快速去除有机物,容积较小;再生池:使回流污泥恢复活性。处理效果低,适用于含有机悬浮物和胶体较多的污水。7.完全混合法特点:微生物浓度、底物浓度在池内均匀分布,需氧速率均衡;耐冲击负荷;图12-15完全混合法处理流程8.深层曝气法(P113)特点:DO和污泥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