拙政园空间结构的演变与空间句法分析.docx

拙政园空间结构的演变与空间句法分析.docx

ID:58578932

大小:217.11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10-19

拙政园空间结构的演变与空间句法分析.docx_第1页
拙政园空间结构的演变与空间句法分析.docx_第2页
拙政园空间结构的演变与空间句法分析.docx_第3页
拙政园空间结构的演变与空间句法分析.docx_第4页
资源描述:

《拙政园空间结构的演变与空间句法分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根据文献重建。从清初至乾隆时期,园林的中西部几易其主,并不断被新的园主修葺和改建,直到光绪年间,才大体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总体风貌。与明代初建成时的拙政园相比,此时的园林在山水格局上虽然留有明代遗风,但是建筑密度增大,类型增多,堆山叠石的运用也更多见。园林失去了原来纯粹的自然野趣的风貌,尤以西部园林为甚。拙政园整体所表现出的艺术生命力再也无法和明朝的巅峰时期同日而语。>>摘要拙政园是中国最负盛名的古典园林之一,同时也是私家园林的代表。本文在分析拙政园历史的基础上,利用Depthmap空间句法分析软件,从视线安排、可达性、空

2、间结构、山水格局等四个方面对其进行量化分析。并通过对拙政园的分析揭示出明清时期江南私家园林艺术风格的演变是以社会文化的变迁为动因的。表格1拙政园数次大规模改建及空间变化文·图◎林辉肖旋江南地区的私家园林是最能代表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成就的一种类别。在漫长的演进过程中,私家园林逐渐形成了高超的造园技巧和独特的空间特质,成为了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中的一颗耀眼的明珠。然而,私家园林在发展演变的过程中,其造园思想与艺术水平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受到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等多方面的因素影响而不断起伏变化的。处在封建社会末期的明清两朝,其造园成就达

3、到了顶峰,但是他们的艺术风格和空间结构,仍然有着较大的差异。我们通常简单地将二者合为一谈,并不恰当。起各个景点。面积较大,明清时期江南私家园林的演变背景明朝初期的社会文化,因受到元代蒙古族统治阶级的压制,尚未得以喘息,经济也刚刚开始复苏。因此江南地区的私家园林在风格上依然承袭宋代。设计师们在造园思想上追求大雅和理性,造园手法过分拘束。到明朝中期,由于政治逐渐开放和经济的发展,人们思想得到解放,造园家们不再拘泥旧规,开始追求生活和精神的自由,强调个人价值与审美个性。私家园林的艺术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与此同时,随着江南地区文

4、人阶层在社会上的影响力逐步扩大,私家园林的造园风格全面地倒向“文人化”,并逐渐形成了疏朗、雅致、自然的风格,其艺术成就达到了古典园林艺术的顶峰。至明末清初,尤其是明万历以后,“社会经济结构出现重大变化,城市与集镇空间繁荣,市民阶层成为一支新兴活跃的社会力量。士大夫大多托迹于繁华的城市,虽或家居乡间,也经常到城市游转,沾一身红尘”。受此影响,此时的私家园林的艺术追求由“文人化”逐渐倒向了“世俗化”。到了清乾隆以后,园林主人普遍追求奢华与贵气,园内建筑和景点的密度变高,人工意味越来越浓厚。明朝园林所追求的雅致、天然的艺术特色,

5、在此时已经很难体现出来。拙政园的空间句法分析对于拙政园的空间分析已有很多,但多是从主观角度出发,以文字性描述为主,本文试图以空间句法的方式,量化解析拙政园的空间布局,更直观地理解其造园思想的转变。空间句法空间句法是一种通过对包括建筑、聚落、城市以及景观在内的人居空间结构的量化描述来研究空间组织的理论和方法。这种理论由英国伦敦大学巴格特建筑学院的比尔·希列尔(BillHillier)于上世纪70年代末提出,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建筑和城市空间发展的研究中。本文利用Depthmap软件,对拙政园进行VGA(VisibilityGr

6、aphAnalysis)分析和轴线(Axis)分析,并以连接度(connectivity)、整合度(integration)等指标来分析该园的空间句法。分析原理与准备范围的界定只包括园林的中西部。因为东部的“归田园居”部分在历史上曾长期游离于拙政园的主体之外,并且已经完全改变了初建成时的空间结构,因此,在本文对拙政园的空间梳理中,并不将东部考虑在内。分析原理在本次分析中,各类分析数值由图中颜色的渐变来区分,色彩越暖,代表值越高,由红色依次向冷色调过渡,蓝色代表值最低。在VGA分析图中,我们可以利用颜色分层与渐变,直观地看出

7、游览路径以及各个空间的层次关系。根据连接度指标理解园林空间的结构。在轴线分析图中,我们可以利用轴线的整合度,清楚地描述出视线渗透关系。图纸准备根据拙政园平面图和电子地图以及其它资料,绘制出适合软件使用的dxf图纸:分为可视区域和可行区域两种平面图。在可视区域平面图中,主要绘出建筑墙体,对门窗做透明化处理,厅堂和廊桥的柱子用短线代替。在可拙政园的历史与空间演变苏州的拙政园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同时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是最能代表江南地区造园成就的一座园林。1509年,弃官回乡的王献臣在故乡苏州建造了拙政园,并以其简朴疏朗的

8、风格名噪一时。初建成的拙政园,规模较大。清幽且旷远,建筑布局疏朗,以池为中心,富有野趣。百年以后,园林东部逐渐荒芜,到了1631年,被王心一购去,营建为时间改造内容空间变化西部中部东部建成时(1509年)“园多隙地,缀为花圃、竹丛、果园、桃林等,建筑稀疏错落”,建筑稀疏,近乎自然风景。布局疏朗、多隙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