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原始陶器鉴赏ppt课件.ppt

第二讲-原始陶器鉴赏ppt课件.ppt

ID:58579424

大小:10.99 MB

页数:64页

时间:2020-10-20

第二讲-原始陶器鉴赏ppt课件.ppt_第1页
第二讲-原始陶器鉴赏ppt课件.ppt_第2页
第二讲-原始陶器鉴赏ppt课件.ppt_第3页
第二讲-原始陶器鉴赏ppt课件.ppt_第4页
第二讲-原始陶器鉴赏ppt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二讲-原始陶器鉴赏ppt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陶瓷器鉴赏主讲人:孙赵君第二讲原始陶器鉴赏一、陶器的起源1.产生背景:陶器起源于原始社会,是原始社会中由采拾经济向生产经济发展的产物:首先,陶器不能在流动的生活中产生,人们学会建筑房屋、过定居生活是前提条件。其次,粮食需要加工成熟食,这就需要加工的容器。第三,人们在实践中已经掌握了使用和控制火的能力,了解了泥土的特性。2.陶器起源时间及制陶技术1)时间:我国现存最早的陶器残片出土于南方地区的一些洞穴居住遗址中,据碳-14测定,其年代距今约9000—10000年左右。2)制陶技术:大致有捏塑法与贴敷法。泥条盘筑法:将拌

2、制好的粘土搓成泥条,从器底起依次将泥条盘筑成器壁直至器口,再用泥浆胶合成全器,最后抹平器壁盘筑时留下的沟缝;或进一步一手在器内持陶垫或卵石顶住器壁,一手在器外持陶拍拍打,使器壁均匀结实,然后入窑烧制。轮制法:是在盘筑法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制陶技术,它借助于称为陶车的简单机械对陶坯进行修整。二、陶系1.红陶:是陶土中含有一定量铁的化合物在氧化气氛中烧成的。红陶有夹砂陶和泥质陶两种,我国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手制陶器,以夹砂粗红陶为主。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马家浜文化、甘肃仰韶文化的马家窑类型、大溪文化以及东南地区的山背文化等都

3、以红陶为主。在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中,红陶一般不占主要地位,如山东龙山文化、中原龙山文化、良渚文化、石峡文化等。2、彩陶:以赭、红、黑、白等颜料在陶器上绘画。仰韶文化因1921年首次在河南渑池县仰韶村发现而得名。它主要分布于河南、陕西、山西、河北南部和甘肃东部,而以关中、晋南和豫西一带为其中心地区。据碳十四测定,仰韶文化的年代约为公元前4515—2460年。3、灰陶:灰色陶器。陶器的颜色和陶土的成分以及烧成气氛有一定关系。陶土中含有一定量铁的化合物,它起着助熔的作用,能降低陶器的烧成温度,在不同的烧成气氛中,能使陶器呈

4、现各种色泽,灰陶即是在弱还原气氛中烧成的。控制还原气氛,是烧成中比较进步的工艺技术,.因此灰陶一般在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中才占主要地位,如中原龙山文化、屈家岭文化后期和东南地区的石峡文化及昙石山文化等。夏代的陶器,已以灰陶为主。商、周时代,则占绝对统治地位。灰陶有泥质灰陶和夹砂灰陶两大类,前者用作饮器、食器、盛储器和其它用器,后者用作炊器和部分饮器。商代已用灰陶制作建筑用陶的陶水管。由于商周时期,青铜文化发达,灰陶器仅作为一般日用器,其花纹装饰也就比较简单。灰陶的日常使用一直延续至今。4.黑陶:黑色陶器。陶器的颜色和陶

5、土的成分以及烧成气氛有一定关系。陶土中含有一定量铁的化合物多它起着助熔的作用,能降低陶器的烧成温度,在不同的烧成气氛中,能使陶器呈现各种色泽,黑陶即是在强还原气氛中进行渗碳烧成的,和以氧化气氛烧制的红陶及以弱还原气氛烧制的灰陶相比,黑陶标志着陶器烧成技术的更加进步。它有两类:一类是胎和器物表皮都呈黑色,我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大汉口文化)山东龙山文化、中原龙山文化、屈家岭文化、马家浜文化等遗址中常有发现,其典型制品薄如蛋壳,有蛋壳陶之称。另一类则胎为红色或灰色,仅器物表皮为黑色,习惯称为黑皮陶或黑衣陶。5、白陶:古代的白

6、色陶器,器物表面和胎质都呈白色。我国新石器时代已经出现,以长江流域浙江桐乡罗家角遗址(距今约7000年左右)所出的刻文白陶为最早,此外,大溪文化亦有发现,黄河流域在仰韶文化晚期遗址、甘肃仰韶文化半山类型遗址和山东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遗址中均有出土。白陶一般均用瓷土和高岭土作为制陶原料,由于其烧成温度仅为1000℃左右,器物并未烧结,因此不能成为瓷器。白陶胎质含铁量一般在2%以下,部分学者认为,这是呈现白色的关键所在。三、陶器的器类与组合新石器时代的陶器主要是日用器皿,按用途可分以下几类:1.汲器,如仰韶文化的小口尖底

7、瓶,大汶口文化的背水壶等。此外,如陶双耳罐或小口瓶也可能用作汲器。2.炊器,有罐、鼎、鬲、釜、甑、甗、灶等。3.饮器,有鬹、盉、爵、角、觚、杯等。4.食器,有碗、钵、豆、簋、盘等。5.盛贮器,有壶、罐、瓮、瓶,尊、盆、缸等,其中有些是粮谷等固体物的储存器,有一些则为酒、水之类液体物的储存器。鬲古代煮饭用的炊器。其形状一般为侈口(口沿外倾),有三个中空的足,便于炊煮加热。甑甑(汉语拼音zēng)是中国的蒸食用具,为甗的上半部分,与鬲通过镂空的箅相连,用来放置食物,利用鬲中的蒸汽将甑中的食物煮熟。甗甗(汉语拼音:yǎn,

8、粤音“演”)是中国先秦时期的蒸食用具,可分为两部分,下半部是鬲,用于煮水,上半部是甑,两者之间有镂空的箅,用来放置食物,可通蒸汽。簋主要用于放置煮熟的饭食。簋的形制很多,变化较大。盉古代酒器,用青铜制成,多为圆口,腹部较大,三足或四足,用以温酒或调和酒水的浓淡。汲器——小口尖底瓶炊器——鬶饮器——杯食器——钵食器——豆盛贮器——壶四、新石器时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