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讲-水体自净教学文案.ppt

第七讲-水体自净教学文案.ppt

ID:58619565

大小:4.00 MB

页数:161页

时间:2020-10-20

第七讲-水体自净教学文案.ppt_第1页
第七讲-水体自净教学文案.ppt_第2页
第七讲-水体自净教学文案.ppt_第3页
第七讲-水体自净教学文案.ppt_第4页
第七讲-水体自净教学文案.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七讲-水体自净教学文案.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章 水体污染与水体自净2.1水体及水体环境条件2.1.1水体概念 2.1.1.1水体(水环境)的概念具有二种含义:一般指海洋,河流,湖泊,水库,沼泽及地下水等贮水体(载体)的总称。从环境学概念,水体不仅包括水(H2O),还包括水中悬浮物、溶解物质,底泥及水生生物等。故称水体是一完整的生态系统,或称为是一个完整的自然综合体。2.胶体物质(d=10-9~10-7m,um~nm)1)无机胶体:硅酸盐、水合氧化物(氧化铁、氧化铝等)、粘粒矿物(蒙脱土、伊利土等);2)有机胶体:有机腐殖质,主要由C、H、O组成(达98.5%),及少量的N、P、K、Ca等3)

2、有机无机复合胶体3.溶解性物质(d<10-9m)1)无机物类:系指八大离子:八大离子含量可达溶解固体总量的95%2)气体:主要指O2,CO2,N2,H2S,NH4其中,O2,CO2对水体的质量及水生生物的生长影响很大。天然水体中的溶解氧(以DO(DissolveOxgyen)表示)DO的来源:空气中氧气的溶解;水生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DO的消耗:水体中有机物降解过程中的耗氧;水中水生生物呼吸作用过程中的耗氧。以上二个方面的综合作用确定了水中DO的实际含量,一般DO介于1~14mg/L之间。水中DO浓度达到最大值时称作饱和溶解氧浓度,以Os表示,

3、可与温度建立经验关系:(mg/L),式中,T为温度天然水体中DO对水环境的影响:DO是水生生物生活的必要条件;如鱼类要求DO>5mg/L,若DO<1mg/L,则会造成鱼类的死亡。如水体缺少DO,则水中厌气性细菌会繁殖并活跃起来,会使有机物发生腐败分解,同时产生甲烷(CH4)、硫化氢(H2S)等恶臭气体,并使水体发臭变黑。水体中DO含量较多的情况下,DO可促使好氧性细菌对有机污染物的降解。可见,水体中DO含量是反映水体水质好坏的一个重要参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规定:I类水:7.5mg/L;II类水:6mg/L;III类水:5mg/L;IV类水:

4、3mg/L;V类水:2mg/L天然水体中的二氧化碳CO2水体中CO2的来源:有机物分解时产生的CO2:水生生物的呼吸作用而释放出来的CO2;来自大气中CO2在水中的溶解;特殊的地质条件使水体中CO2含量增加。水体中CO2的影响:是水生植物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原料;水体中CO2过多,会造成对水生生物的麻醉作用和毒害作用;水中CO2又称为侵蚀性CO2,会对水下混凝土及金属产生腐蚀。水体中水生生物的特征:由于水生生物的空间分布和生活方式不同,一般可以将水生生物分为以下几个的生态类群:1水微生物(Micro-Organism):水中微型生物的总称。

5、主要指水中的细菌,真菌(霉菌和酵母菌)等。其结构简单、形体微小(以微米计),但繁殖快分布广,对水质有极大的影响。2浮游生物(Plankton):指在整个水层中能浮游生活的植物和动物的统称。它们的个体都比较小,一般无运动能力,只能在水中随波逐流,其包括:海水藻A)浮游植物:指各种浮游性的藻类,如绿藻,兰藻,硅藻等,构成万紫千红的水中植物世界。颤藻螺旋藻B)浮游动物:有四大类:原生动物:是动物界最原始最低等的单细胞动物。轮虫:多细胞低等无脊椎动物,身体多为圆筒形或纵长状。技角类:是小型甲壳动物,统称水蚤,体短,分节不明显。桡足类:亦为小型浮游甲壳动物,

6、身体纵长,可明显地分为头胸部和腹部,以藻类为食物。轮虫技角类桡足类浮游动物3水底生物:是指生活在水体底部的各种动植物总称。根据生存的场所和生活方式的差别,又细分为:A)固着生物:指以根或胶质柄固着在水底底泥或各种附着物上生活的水草和藻类;还有某些原生动物亦可在水底固着生活。B)底栖生物指栖息在水底底泥上或埋在底泥中稍能活动的各种动物,如蠕虫动物(水蚯蚓)水生昆虫(摇蚊幼虫、浮游稚虫等)几种水蚯蚓摇蚊幼虫4浮泳动物:这是一类有发达运动器官和很强运动能力的水生生物,如各种鱼类。水体底泥水体底泥是水体的组成部分:未受到人为污染的水体底泥其组成情况与邻近的陆地

7、基本相同。底泥来自各种外来物,如地面径流的冲刷,污水排放,废弃物的倾倒,起初主要以悬浮形式存在于水中,由于流速的降低及吸附聚沉等作用而沉积水底形成了底泥的组成部分。悬浮物质的沉降包括:固体粒子的沉降其与粒径、比重等有关;溶解物质的沉降其途径有:被固体粒子的吸附后沉入水底;水生生物的吸收聚集于体内,最终随残体沉淀于底泥;通过化学反应生成不溶的物质而沉淀。研究水体中底泥的意义:污染物可被底泥固定或被消除,成为消纳污染物场所,可使水本身得到自净;但另一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底泥中的污染物也可以重返到水中,造成水的二次污染;水体底泥是水生底栖生物的良好生活环境

8、;底泥各层的情况可以反映水体污染的状况(历史的和现在的)。2.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