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考数学艺术生专用.doc

2016届高考数学艺术生专用.doc

ID:58639627

大小:8.53 MB

页数:70页

时间:2020-10-17

2016届高考数学艺术生专用.doc_第1页
2016届高考数学艺术生专用.doc_第2页
2016届高考数学艺术生专用.doc_第3页
2016届高考数学艺术生专用.doc_第4页
2016届高考数学艺术生专用.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6届高考数学艺术生专用.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3级高三艺术类特长生数学专题导学案第一节、集合【基础知识】1、理解集合中的有关概念(1)集合中元素的特征:、、(2)集合与元素的关系用符号,表示。(3)常用数集的符号表示:自然数集;正整数集;整数集;有理数集、实数集。(4)集合的表示法:、、注意:区分集合中元素的形式:如:;;;;(5)空集是指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和的区别;0与三者间的关系)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注意:,讨论时不要遗忘了的情况。)2、集合间的关系及其运算(1)符号“”是表示元素与集合之间关系的,立体几何中的体现点与直线(面)的关系;符号“”是表示集合与集合之间关系的,立体几何中的体现面与

2、直线(面)的关系。(2);;(3)对于任意集合,则:①;;;②;;;;3、集合中元素的个数的计算:若集合中有个元素,则集合的所有不同的子集个数为_________,所有真子集的个数是__________,所有非空真子集的个数是。【基础训练】1、设集合,则等于()A、{1,2}B、{3,4}C、{1}D、{-2,-1,0,1,2}2、已知全集,集合,,则集合()A.B.C.D.3、已知集合,,则等于()A.B.RC.D.4、设,则()5、已知集合满足,则集合的个数是()A.1B.2C.3D.46、A=,则AZ的元素的个数.7、满足的集合M有个第69页2013级高三艺术类特长生数学专题导学案8

3、、集合是单元素集合,则实数a=9、集合____________________.10.已知集合M=,集合为自然对数的底数),则=11..已知集合等于12.设全集为,用集合A、B、C的交、并、补集符号表图中的阴影部分。(1)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9年山东高考】1、(08山东卷1)满足M{a1,a2,a3,a4},且M∩{a1,a2,a3}={a1,a2}的集合M的个数是()(A)1       (B)2(C)3(D)42、(2009山东卷理)集合,,若,则的值为()A.0B.1C.2D.4[]3、(2010山东文数)(1)已知全集,集合,则=(

4、)A.B.C.D.4、(2010山东理数)1.已知全集U=R,集合M={x

5、

6、x-1

7、2},则(A){x

8、-1

9、-1x3}(C){x

10、x<-1或x>3}(D){x

11、x-1或x3}5、(2011山东理数1)设集合M={x

12、},N={x

13、1≤x≤3},则M∩N=()A.[1,2)B.[1,2]C.(2,3]D.[2,3]6、(2011山东文数1)设集合M={x

14、(x+3)(x-2)<0},N={x

15、1≤x≤3},则M∩N=()A.[1,2)B.[1,2]C.(2,3]D.[2,3]7、(2012山东卷文(2))已知全集,集合,,则为()(A){1,2,4}(B){2,3,4

16、}(C){0,2,4}(D){0,2,3,4}8、(2013山东理2)已知集合={0,1,2},则集合中元素的个数是()(A)1(B)3(C)5(D)99、(2013山东文2)、已知集合均为全集的子集,且,,则(A){3}(B){4}(C){3,4}(D)第69页2013级高三艺术类特长生数学专题导学案10、(2014山东文2)设集合则()(A)(B)(C)(D)11、(2014山东理2)设集合,则()A.B.C.D.12、(2015山东理)已知集合A={X

17、X²-4X+3<0},B={X

18、2

19、5山东文)已知集合,,则(A)(B)(C)(D)第二节、逻辑用语【基础知识】1、满足条件,满足条件,若;则是的充分非必要条件;若;则是的必要非充分条件;2、原命题与逆否命题,否命题与逆命题具有相同的;注意:“若,则”在解题中的运用,如:“”是“”的条件。3.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⑴全称量词-------“所有的”、“任意一个”等,用表示;全称命题p:;全称命题p的否定p:。⑵存在量词--------“存在一个”、“至少有一个”等,用表示;特称命题p:;特称命题p的否定p:;4.(1)要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概念:当“若p则q”形式的命题为真时,就记作pq,称p是q的充分条件,同时称q是

20、p的必要条件,因此判断充分条件或必要条件就归结为判断命题的真假.(2)要理解“充要条件”的概念,对于符号“”要熟悉它的各种同义词语:“等价于”,“当且仅当”,“必须并且只需”,“……,反之也真”等.(3)数学概念的定义具有相称性,即数学概念的定义都可以看成是充要条件,既是概念的判断依据,又是概念所具有的性质.(4)从集合观点看,若AB,则A是B的充分条件,B是A的必要条件;若A=B,则A、B互为充要条件.(5)证明命题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