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脂质化学及脂代谢-32hrppt课件.ppt

第6章脂质化学及脂代谢-32hrppt课件.ppt

ID:58698577

大小:1.20 MB

页数:60页

时间:2020-10-04

第6章脂质化学及脂代谢-32hrppt课件.ppt_第1页
第6章脂质化学及脂代谢-32hrppt课件.ppt_第2页
第6章脂质化学及脂代谢-32hrppt课件.ppt_第3页
第6章脂质化学及脂代谢-32hrppt课件.ppt_第4页
第6章脂质化学及脂代谢-32hrppt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6章脂质化学及脂代谢-32hrppt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六章 脂质化学及脂代谢一、脂类的定义、种类、功能和结构(一)定义:这些物质在化学组成和化学结构上差异很大。不属于一类化 合物,很难从化学角度对脂类做简明、确切的定义。脂类具有一个共同的物理性质——溶解性质相似: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氯仿、乙醚、丙酮、苯等)。 多数脂质,化学本质是脂肪酸和醇所形成酯类及其衍生物。一类难溶于水,易溶于非极性溶剂的有机化合物。(二)种类: 1.简单脂类:含有脂肪酸和醇组成。 甘油三酯(油脂),蜡。 2.复合脂类:由简单脂与非脂性成分组成。 包括磷脂,糖脂。 3.异戊二烯类:类胡萝卜素; 类固醇。(三)生物功能: 1.构

2、成生物膜的重要物质,细胞内所含的磷脂几乎都 存在于生物膜中。 2.供能。3.保温体表脂类可防止热量散发,保持体温。因其不易导 热。 4.防止机械损伤:分布在体表及内脏周围的脂类有保持体表及内脏免 受机械冲击和磨损的作用。5.促进脂溶性物质的溶解,以利机体吸收。 如:脂溶性Vit和必须脂肪酸的吸收。 6.调节功能,对机体营养及代谢有调节功能。 如:脂溶性Vit; 类固醇激素; 胆碱等均为调节物质。 7.作为细胞表面物质与细胞的识别和免疫有关。(四)结构 1.油脂(Glyceride) (脂酰甘油,脂酰甘油酯,甘油三酯)油脂:是油和脂肪的总称。 油(oil

3、s):常温下是液态。 (含不饱和脂肪酸多。)油脂脂肪(Fats):常温下固态or半固态。 (含饱和脂肪酸多)组成及结构:1分子甘油+3分子脂肪酸。 R1,R2,R3可相同,也可不同。 R2多为不饱和脂肪酸。 三酰甘油:3脂肪酸+1甘油 根据所含脂肪酸分子数二酰甘油:2脂肪酸+1甘油 单酰甘油:1脂肪酸+1甘油2.甘油磷酸酯(磷酸甘油脂)—磷酯组成成分:甘油、脂肪酸、磷酸、含氮的碱性化合物 (胆碱、胆胺)和其它成分。结构通式:式中:R1——脂肪酸C-H链,通常为饱和脂肪酸。 R2——脂肪酸C-H链,通常为不饱和脂肪酸。 X——含N碱(胆碱、胆胺)

4、, Ser,肌醇等。卵磷脂脑磷脂 (磷脂酰胆碱)(磷脂酰胆胺)磷酸甘油脂为两性脂类(两性分子):磷酸甘油脂含两个长C-H链(R1,R2)使分子一部分为疏水性(非极性),第三个C原子被磷酸酯化并带有亲水X基团,有极性。分子为两性脂类或两性分子。 如:3.固醇类 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功能多样: (1)作为激素,起代谢调节作用。 (2)作为乳化剂,有助于脂类消化吸收。 (3)抗炎症作用。基本结构:环戊烷多氢菲固醇是环戊烷多氢菲的衍生物。 如:胆固醇(cholesterol)动物固醇以胆固醇为代表。 植物固醇以麦角固醇为代表。胆固醇二、生物膜 (一)生物膜及其功

5、能生物膜:细胞的外周膜和内膜系统称为生物膜。外周膜:生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细胞,任何细胞 都以一层薄膜(厚约4-7nm)将其内含物与环 境分开,这层膜称为细胞膜或外周膜;内膜:多数细胞中有许多内膜系统,组成具有各种特 定功能的亚细胞结构和细胞器,如细胞核,线 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功能:(1)保护功能: 细胞膜是细胞质与外界的有机屏障,保护细胞不 受或少受外界环境因素改变的影响。 (2)物质的运输和能量转换 a:在各种物质进出细胞的过程中,起控制作用,可 选择性的从膜外吸收所需的营养物,同时排出不 需要的物质。 b:能量转换:能量转换的主要形式

6、是通过氧化磷酸 化形式,主要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功能:(3)细胞识别: 膜上的一些受体可接收和识别各种特殊的信息并 将信息传递出去,产生不同效应。 (4)免疫功能(二)膜的化学组成 组成:①脂类:磷脂——以卵磷脂最多; 胆固醇; 糖脂。 ②蛋白质(包括酶):外周蛋白; 内在蛋白。 ③多糖。 ④水,金属离子等。1.脂质 脂质主要部分卵磷脂为两性物质:一个亲水头部; 两个疏水尾巴。 极性(亲水)端和非极性(疏水)端示意: 膜周围环境有水分,膜脂分子亲水端朝向膜外侧, 疏水端朝向膜中央,自动形成双分子层排列。2.膜蛋白 不是单一的某种蛋白,是多种蛋

7、白质的总称。不同 膜,蛋白质种类、数量不同; 据粗略计算,细胞中大约有20%—25%蛋白质与膜 结构相联系。 根据在膜上定位分为;外周蛋白 内在蛋白(1)外周蛋白:分布在膜脂双层表面,通过静电力或Vanderweals 力松弛结合在膜表面;易被有机溶剂分离下来,易 溶于水。 外周蛋白占膜蛋白总量的20—30%(2)内在蛋白:通过疏水效应和Vanderweals力与膜脂双层紧密结 合的蛋白质。蛋白质分子氨基酸的非极性侧链及脂 双层非极性区(疏水区)都与水疏远(排斥水), 这种非极性基团之间存在相互趋近作用(疏水作 用)。 内在蛋白占膜蛋白的70—80%,

8、不溶于水,不易从 膜上溶解分离下来。全部深埋在脂双层的疏水区; 内在蛋白在膜内位置部分镶嵌在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