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献为本位中国古代目录学研究.doc

以文献为本位中国古代目录学研究.doc

ID:58701216

大小:25.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20-10-04

以文献为本位中国古代目录学研究.doc_第1页
以文献为本位中国古代目录学研究.doc_第2页
以文献为本位中国古代目录学研究.doc_第3页
以文献为本位中国古代目录学研究.doc_第4页
以文献为本位中国古代目录学研究.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以文献为本位中国古代目录学研究.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以文献为本位的中国古代目录学研究徐寿芝傅荣贤(盐城师院图书馆江苏盐城224002)〔摘要〕文献是古代目录系统的基本结构本位,凝聚着目录的基本特征。只有从古代文献的特征、以及不同目录学家对文献的不同态度出发,才能对中国古代目录学做出具有解释力的说明。〔关键词〕文献中国古代目录学  目录体系基本结构本位的确定是目录学研究的重中之重。郑樵《通志•校雠略》以“类例”为目录的基本结构本位,“类例”如此重要,以致于郑樵不仅有“类例既分,学术自明”的论断;他甚至将图书的亡佚也委过于“类例”。其《编次必谨类例论》指出:“书籍亡者由类例之法不分也”。章学诚目录学思

2、想的核心命题是“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析言之,学术之辨章多赖类例和提要以实现;而源流之考镜则藉类例和小序而达致。古代目录正是以分类为主体,以文字性的小序和提要为两翼的。这样,章学诚是以“目录”作为目录学研究的基本结构单元的。这有点像20世纪60年代“目录学研究对象”大讨论中主张“目录学是研究目录的学科”的那一派。1文献是古代目录、因而也是古代目录学研究的基本结构本位我们认为,至少就中国古代目录学而言,一本本具体的文献是目录的基本结构本位,文献的性质凝聚着目录学的基本特征。必须从古代文献的性质出发,检视中国古代目录学的相应性特征。这一命题至少有如下

3、两条结结实实的理据。其一,中国古代的目录都是面向具体文献的。先贤总是根据实有文献进行分类编目。即便如《隋志》著录了梁有隋亡之书;郑樵《艺文略》立志“记百代之有无”、“广古今而无遗”,那些进入著录视野的“曾有”文献和“实有”文献一样,也是具体的。它不像现代分类体系(如《中图法》)那样预先制定一个分类表,并准备面向未来可能出现的所有文献。所以,古代书目如收有宗教一类的书,则必设相关类目,而不收则不设。其二,中国古代目录学视野下的所谓文献,其性质并不是指今天西方科学意义上学科主题内涵及其逻辑类项的划分。相反,中国古代文献更多地是一种超文本的、主观心理现

4、实意义上的存在。它们的性质正如现代阐释学(Hermeneutics)所揭示的那样,必须经由识读主体的接受、认可以及赋予才能实现。所以,当我们着手对中国历史上的目录学家和书目著作进行研究时——这其实也是中国古代目录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最保险的办法就是从不同目录学家对文献的不同态度出发,才能揭示出他们深具个性特征的目录学思想。仍以郑樵和章学诚为例。郑樵力主“实学”,其治学的基本方法是校勘,由此形成了一套旨在对所有文献抱一种实事求是态度的实学精神。简言之,即重视和强调文献所记载的实际文本内容,而不是超文本的形而上内容。他在《寄方礼部书》中说:“樵每叹天

5、下本无事,庸人忧之而事多;载籍本无说,腐儒惑之而说众”。他认为《春秋》并没有寓意褒贬,而只是记实事,“主在法制,而不在褒贬”。他还写了《春秋传》以“削去三家褒贬说”。而他的《诗辨妄》的主要成就是否认《诗序》为子夏作,并反对以美刺说诗。他还对《诗序》作伪的方法进行了总结,并从来源、史实、语言、《诗》的命题方法等角度作了辨伪工作。对文献的这一独特理解导致其《艺文略》也呈现出独特的书目分类样态。《艺文略》“总古今有无之书,为之区别”,创立了“十二类百家四百三十二种”类例体系,分类之详明达到了前无古人的水平。而这种分类正是郑樵实学精神的必然结果。他在四分

6、法畅行之际,独创了经、礼、乐、小学、史、诸子、天文、五行、算术、医方、类书、文等十二大类。他将礼、乐、小学从经中独立;天文、五行、艺术、医方及类书从诸子中独立,无不充分反映了他的实学精神。郑樵立足于实学,更注重文献的、看得见的文本内涵。他讨厌“空言著书”、“虚言”作“笺注”。力主对文献抱实事求是的态度,以求“详文该事”。反映在书目分类上,则表现为企图严格按照学术来类书和类例。比如,他说:“易本一类也,以数不可同于图,图不可合于音,谶纬不可合于传注,音不可合于谱,名物不可合于训诂,故分为十二种……以此观之,《七略》所分,自为苟简,《四部》所部,无乃

7、荒唐”。〔1〕苟简和荒唐本质上源自对文献理解的过于笼统和抽象。因为超文本的形而上之道具有概括性,使得文献的类别模糊而缺乏足够必要的专指。确实,“若无核实之法,何以得书之情”〔2〕,不对文献抱实事求是的态度,怎么能了解文献的确切内涵,又怎么能准确地分类流别?在实学精神指引下的文献观,导致郑樵不仅在《艺文略》中具体实践了这种实学精神和科学分类原则;而且,他的《校雠略》还从理论角度全面演绎了这种实学精神和科学修养,提出了一些很有见地的类例和类书原则。如:不应“见名不见书;看前不看后”,“一类之书,当集在一处”等等。他还就每一论题予以举例说明,如在《见名

8、不见书论》中说:“《尉缭子》兵书也,班固以为诸子类,置于杂家”,是犯了“见名不见书”的错误等等。章学诚的目录学特色也同样首先反映在他对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