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初中语文九下《21送东阳马生序》word教案(21).docx

鄂教初中语文九下《21送东阳马生序》word教案(21).docx

ID:58743343

大小:23.73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9-30

鄂教初中语文九下《21送东阳马生序》word教案(21).docx_第1页
鄂教初中语文九下《21送东阳马生序》word教案(21).docx_第2页
鄂教初中语文九下《21送东阳马生序》word教案(21).docx_第3页
鄂教初中语文九下《21送东阳马生序》word教案(21).docx_第4页
鄂教初中语文九下《21送东阳马生序》word教案(21).docx_第5页
资源描述:

《鄂教初中语文九下《21送东阳马生序》word教案(21).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知识目标:1、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2、了解作者及本文的文体特征。3、理清本文的思想内容,明确作者的写作目的。4、背诵课文。能力目标:1、通过反复朗读,增强文言文语感,进一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理清行文思路。2、通过复述及同学之间的互相点评,进一步理解文言文中的实词和虚词的用法。3、理解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其独特的表达效果。情感目标:学习作者刻苦求学,努力克服困难的精神和意志,树立正确的苦乐观,珍惜现有的优越条件,努力学习,早日成才。教学重难点:1、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理清行文思路。2、理解文中对比手法的运用。教学方法:诵读法、复述法、讨论法、质疑法教学手段:多媒体、示

2、范朗读带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刻苦求学的成语故事大比拼常言道:“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孟子也说:“夫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些都说明了苦难并非全是坏事。只要我们善于化苦难为动力,则苦难就会成为成功的垫脚石。今天我们来学习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板书课文标题二、解题:(文前导语)三、作者简介:(课文P179)四、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1、分两大组竞读,并互相指出对方读书过程中的不足(字音、停顿、重音、语速、语气等)2、教师播放示范朗读带,要求听读。(注意上述几个方面)3、齐读。4、自主与合作:解决字、词、句

3、的意思5、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找出难译词语。五、复述课文,理清行文思路,背诵课文1、选定一名学生朗读。2、分小组进行创造性复述教师提示:以“宋濂求学记”为题。可以完全用自己的话来复述,合理概括其求学经历,抓住作者在求学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如何克服的以及他能这么做的原因。根据课文内容,利用想象,合理补充一些细节。教师根据学生讲的情况,帮助学生理清行文思路,指导学生背诵。明确:作者选择了三个典型事例,分别叙述他的学习条件、学习态度、学习的毅力。据此可知,在艰苦的条件下,作者勤奋学习,意志坚定,毅力非几,只因“中有足乐者”。六、主体部分(分三个层次讲述)七、写法鉴赏(对比手法的成功运用)八、

4、拓展延伸(课后练习3)板书设计:送东阳马生序宋濂幼时----嗜学---家贫---------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借书---手抄------------求教---无硕师名人----遍观群书趋百里叩问-------俯身倾耳、色恭礼至从师时----求学-----附:板书设计24送东阳马生序求学勤手自笔录,计日以还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稍逾越东阳马生余:足肤皲裂而不知四支僵劲不能动无鲜肥滋味之享求学艰口体之奉不若人而不知同舍生:被绮绣对比戴朱缨宝饰之帽------烨然若神人艰苦求学--------------卒有所获

5、勤奋学习(自励;励人)24.送东阳马生序(节选)一、导入新课苦难有时候并非全是坏事。只要我们善于化苦难为动力,则苦难就会成为成功的垫脚石。今天我们来学习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板书课文标题。)关于作者宋濂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浦江(现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人。明代文学家。年少时受业于元末古文大家吴莱、柳贯、黄溍等。元朝至正九年,召他为翰林院编修,因为身志不仕,隐居龙门山著书。明初,征他作江南儒学提举,让他为太子讲经,修《元史》,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朝廷的重要文书,大都由他参与撰写。年老辞官回乡。不久,因长孙宋慎列入胡惟庸党,全家谪往茂州(现四川省汶羌族自治县一带)

6、中途病死于夔州(现在四川奉节)。宋濂与刘基、高君为明初诗文三大家。著有《宋学士文集》。二、作者、课题介绍本文是一篇赠序,其中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赠言”的意思。作为文章的体裁,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或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或给以必要的引导。而赠序与书序的性质不同,始于唐朝,文人之间以言相赠,表达离别时的某种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性散文。三、思考探究。(一)文章结构:第一段:总写,突出勤奋无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借书,抄书: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无师:无硕师名人与游——求师:从乡之先

7、达为师严厉:未尝稍降辞色,叱咄—求学礼周:立侍左右,色愈恭,礼愈至第二段:详写,突出艰苦求学艰难——受人照顾学习生活艰苦——乐以忘忧(二)重点问题:(1)本文的中心意思是什么?请简要概括。(2)文章是如何写出自己学习时的困难条件的?请引用原文的关键词语或者句子回答。(3)作者写出了学习时极为艰苦的条件,目的是什么?(4)文章写了其他学生哪些优越的条件?写这些人的目的何在?(5)根据课文,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作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