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岭二中柳荷红发言稿.doc

温岭二中柳荷红发言稿.doc

ID:58846096

大小:479.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9-23

温岭二中柳荷红发言稿.doc_第1页
温岭二中柳荷红发言稿.doc_第2页
温岭二中柳荷红发言稿.doc_第3页
温岭二中柳荷红发言稿.doc_第4页
温岭二中柳荷红发言稿.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温岭二中柳荷红发言稿.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平稳过渡返璞归真立足双基——近三年浙江高考理科立体几何大题的解法与想法温岭二中柳荷红各位老师:下午好!我讲的主题是“近三年浙江高考理科立体几何大题的解法与想法”。首先,我们浏览一下这三个题目,了解这三年理科立几大题考查的主要内容。年份考查内容2009年2010年2011年立体几何大题线面平行的论证、线面垂直的存在性及点到线的距离问题折叠问题、二面角的求法、折叠前后的不变性线线垂直的论证、面面垂直的存在性问题接下去我就详细阐述这三题的解法及一些粗浅想法。一、凸显新课程理念,实现平稳过渡浙江省自2006年开始实施高中新

2、课程改革,09年是新课改以来的第一次高考,其命题思想和试题呈现方式倍受社会关注,必将对以后几年的高考命题和高考复习起引领作用。09年理科立体几何试题朴实常规试题难度适中,考查核心内容和通性通法,具有良好的导向功能,实现了平稳过渡。题目的新颖之处在于突破了近几年高考考查立几的问题,也是一个平时训练的重点与常规题。(2009浙江卷理)如图,平面平面,是以为斜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分别为,,的中点,,.(I)设是的中点,证明:平面;(II)证明:在内存在一点,使平面,并求点到,的距离.证明:(I)向量法: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

3、标系O,.ABEHFOGPC平面BOE的一个法向量为,又由得,又直线不在平面内,因此有平面(I)综合法:取PE的中点H,连结HG,HF。可证得平面FGH//平面BOE又由FG在平面FGH内得平面另解:取BC中点Q,连结QG,QF,同理可证得平面(II)向量法:设点M的坐标为,则,因为平面BOE,所以有,因此有,即点M的坐标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内部区域满足不等式组,经检验,点M的坐标满足上述不等式组,所以在内存在一点,使平面,由点M的坐标得点到,的距离为.BCEPGOFNQMA(II)综合法:在平面OAP内,过

4、点P作PN⊥OE,交OA于点N,交OE于点Q。连结BN,过点F作FM//PN,交BN于点M。可证得平面。在中,通过计算得ON=

5、判断、推理和论证历来是高考数学的重点和热点,也是2009年命题的主流。从涉及的图形和试题呈现的方式看,考生感觉熟悉亲切,有利于稳定情绪,正常发挥;从考查的内容看,无论是线面平行的证明,还是有关线面垂直、面面垂直问题,都是立体几何的主干知识和重点内容,都围绕立体几何中最核心的位置关系“平行和垂直”而展开;从解决问题的方法看,既可以用综合法,又可以用向量法,两种解法”兼顾,统筹安排、相得益彰。二、返璞归真,重立地位近年来的高考理科立体几何题,图形都是给定的,考生不需要画图,且过分推崇向量法,这给立体几何教学带来的影响是

6、强化向量应用,削弱了基本定理教学.2010年的高考理科立体几何题一改往常面孔,返璞归真,考查了一个翻折问题,要求考生独立画出翻折后的立体图,还立几考查以本真.此题的设计可谓独具匠心,无论在取材背景还是命题立意上都令人耳目一新,体现了重基础、立意高、思路活,讲公平的命题特征。(2010理)如图,在矩形中,点、分别在线段,上,.沿直线将翻折成,使平面平面.(Ⅰ)求二面角的余弦值;(Ⅱ)点,分别在线段,上,若沿直线将四边形向上翻折,使与重合,求xyzH线段的长.解:(Ⅰ)向量法: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A-xyz平面的一个

7、法向量为,又平面的一个法向量,故。因此二面角的余弦值为(Ⅰ)综合法:如图取线段的中点,的中点,易证为二面角的平面角,可得.HG故二面角的余弦值为。(Ⅱ)由,可得。想法:解第一题几何法比向量法要简捷得多,关键是考生读图时需要将二面角转换成,这样就容易作图了.第二问的难点在于要求学生独立画出翻折后的立体图,这对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在解法上,综合法与向量法难度相当,向量法占不到便宜.这是一种很好的命题导向,既突出了几何思维的地位,也照顾到了向量思想的应用.它提醒教师应当重视立体几何本质的教学,向量只不过是一

8、种“工具”,不能替代欧氏几何的学科思想和思维方式,以保证立体几何作为一门独立课程而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此题从设计背景到方法的选择及试题的设计方式很好地诠释了新课程所倡导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理念。同时,考查意图也是围绕课程标准要求的“在教学中,从不同角度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教学要求。此外,折纸实验是学生所熟悉的一个数学实验背景,其基本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