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强和浮力》专题复习.doc

《压强和浮力》专题复习.doc

ID:58913385

大小:52.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20-10-26

《压强和浮力》专题复习.doc_第1页
《压强和浮力》专题复习.doc_第2页
《压强和浮力》专题复习.doc_第3页
《压强和浮力》专题复习.doc_第4页
《压强和浮力》专题复习.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压强和浮力》专题复习.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压强和浮力》专题复习作者:佚名资料来源:网络点击数:1331更新时间:2010-5-1014:12:35文章来源莲山课件www.5YKJ.cOm《压强和浮力》专题复习一、考点热点指津1《压强》这部分是大纲要求掌握的重点知识内容之一。在历年的中考试题中占的比例都很大。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有:对压力方向的理解、压强公式的灵活运用、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液体内部压强规律探究、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及其生活中与大气压有关的一些现象和实例等。2考点命题形式非常广泛。包括填空题、选择题、说理解释、实验探究及计算题。对一般基础性知识的考查大多以

2、填空题和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对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一些现象和实例则多以说理题的形式出现。由于压强这部分知识综合性强,易与浮力、密度、机械功等知识联系起来,所以,与这些知识相联系的综合题多以计算题的形式出现,甚至有些地区把他作为压轴题。3近年来,由于中考命题非常注重同学们对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和科学研究方法的考查。对本节知识内容的考查有以下几大热点:⑴加强了对实验探究能力的考查。涉及这种形式考查的内容包括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气体压强大小与体积、温度、质量关系探究等。⑵注重运用数学图像、图表分析和处理物理问题的

3、能力的考查,涉及这方面内容的考查将会是今后中考试题中的一大亮点。⑶运用物理知识和物理原理或规律解释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二、典型例题透视例1:(04年吉林)在图1中,正确表示压力的是(   )答案:C。透视:本题主要考查对压力方向的理解。因压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的受力面垂直,且力的作用点在物体表面。A图虽方向与物体表面垂直,但力的作用点不在物体受力面上,所以A图不对;B图中力的方向与水平地面垂直,但不是与受力面垂直,所以B图也不对;对于D图,因压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不存在物体之间的相互挤压,所以不是压力;只有C图才正确显示

4、了压力。例2:(04年上海市)小王同学双脚与地面的面积为4×10-2m2,请根据图2中某些情况下的压强数值估算:⑴小王同学的重力;⑵小王同学平躺时与床面的接触面积;⑶小王同学背着重力为40牛的书包行走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答案:⑴G=F1=P1S1=1.5×104Pa×4×10-2m2=600N。⑵⑶透视:本题着重考查同学们对压强公式的灵活运用能力。解此题的关键是要注意人站立、行走、躺着时其重力不变,但背着重物时,对地面的压力会增加;且行走时的受力面积是站立时的。例3:(04年北京市)如图3,放在水平桌面上的容器,侧壁上有一开

5、口弯管,弯管内的液面高度h1=0.8m;其顶部和底部的面积均为0.1m2,顶部到底部的高度h2=0.6m,容器中的液体密度为1.2×103kg/m3,则液体对容器顶部的压力为________N。(g取10N/kg)答案:240N。透视:此题主要考查同学们对压强公式P=ρgh和的理解和运用,解题的关键是对深度h的理解。若需求容器顶部的压力,就得先求出液体对容器顶部的压强,根据液体压强公式,液体内部某处的深度应该是液面到该处的垂直距离,所以,容器顶部的深度为h=h1-h2。则压力:F=PS=ρghS=1.2×103kg/m310

6、N/kg(0.8m-0.6m)0.1m2=240N。例4:两块平整的玻璃合拢后,很难被分开,是什么原因?答案:大气压。透视:玻璃由于很平整,合拢时就将玻璃之间的空气排出,而玻璃的外侧受大气压作用,因此要把玻璃分开,就需用很大的力克服大气压的作用才能将两块玻璃分开。例5:做托里拆利实验时,测得水银柱高度是742mm,而当时的大气压实际是750mm水银柱,其原因是(    )A玻璃管太粗             B玻璃管倾斜C玻璃弯曲               D玻璃内混进了少许空气答案:D。透视:因托里拆利实验中,玻璃管的粗

7、细、长短、弯曲、是否上提、是否倾斜等对实验结果均无影响。所以,只能是玻璃管内混进了少许空气才能使水银柱的高度降低。例6:(05年月考题)为了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某同学用若干个同种材料制成的不同物体放在同一水平细沙面上,进行了三组实验,并记录有关数据分别如表一、表二、表三所示。实验时,他仔细观察沙面的凹陷程度,并通过比较,发现每一组沙面的凹陷程度相同,而各组却不同,第一组凹陷程度最大,第二组其次,第三组最小。       表一                 表二                    表三实验序

8、号 压力(N) 受力面积(cm2)  实验序号 压力(N) 受力面积(cm2)  实验序号 压力(N) 受力面积(cm2)1 6.0 10  4 3.0 10  7 3.0 202 9.0 15  5 4.5 15  8 4.5 303 12 20  6 6.0 20  9 6.0 40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