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回家的路.doc

散文,-,回家的路.doc

ID:58961331

大小:3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9-17

散文,-,回家的路.doc_第1页
散文,-,回家的路.doc_第2页
散文,-,回家的路.doc_第3页
散文,-,回家的路.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散文,-,回家的路.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散文,

2、,回家的路  散文

3、回家的路  朦胧少年时,我每天在狭窄的路上来回的走,没有尽头的奔。路,是走向人生的起点,是打开视野的平台。记得小时候,我背起只有碗口大的背篓走出家门,走进蜿蜒的村道、田间小道,在田野里打猪草、割牛草。由于幼小,也没有多少气力,打猪草时,用镰刀去割猪鼻孔草、尼秋串……往往用力没个准儿,镰刀一滑就一屁股坐在田里土里;割牛草时,用手扯、用镰刀铲,不是拦腰扯断,就是拉不起蔸来,不少时候镰刀还把手指铲个口子,鲜血止不住的往外流。一天下来,一个“碗口”大的背篓也很难装满,背回家里喂猪喂牛不屑一顾,难挡“虎口

4、”。  6岁那年,我走进了村里的小学读书,每天来回徒步在坎坷泥泞的乡间小路上。那时,乡里娃穿布鞋上学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散文,

5、,回家的路  散文

6、回家的路  朦胧少年时,我每天在狭窄的路上来回的走,没有尽头的奔。路,是走向人生的起点,是打开视野的平台。记得小时候,我背起只有碗口大的背篓走出家门,走进蜿蜒的村道、田间小道,在田野里打猪草、割牛草。由于幼小,也没有多少气力,打猪草时,用镰刀去割猪鼻孔草、尼秋串……往往用力没个准儿,镰刀一滑就一屁股坐在田里土里;割牛

7、草时,用手扯、用镰刀铲,不是拦腰扯断,就是拉不起蔸来,不少时候镰刀还把手指铲个口子,鲜血止不住的往外流。一天下来,一个“碗口”大的背篓也很难装满,背回家里喂猪喂牛不屑一顾,难挡“虎口”。  6岁那年,我走进了村里的小学读书,每天来回徒步在坎坷泥泞的乡间小路上。那时,乡里娃穿布鞋上学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冬天踩在风霜里,踏在雨雪中,布鞋浸水,坐在教室里脚冷如冰、冰凉刺骨,好不容易才能熬过上午,冷过下午。那时,我家里穷,每年年前,母亲给姊妹都做一双新布鞋过年,这双新

8、布鞋,要穿一年,穿烂了就打赤脚,一般平时里舍不得穿,春秋赤脚上学,打猪草、割牛草也舍不得穿鞋子,赤脚步入田间便道,走进田里土里。到了冬天,把心爱的布鞋穿起,脚很暖和。冬去春来,在坎坷的路上走了一回又一回,踏过一春又一春……  到了上世纪70年代,农村开始修建乡镇公路。那时,广安到恒升有条碎石公路路过如今的大安。我们东岳乡到大安是条乡间石板路,约7、8公里,各类春耕物质和农产品搬进运出,都是靠人肩挑人抬。东岳到大安的通乡公路是在70年代中期修建的,整个公路为碎石路。那时修公路,调集全乡农民去修,一个村修一段,一个组修一截,修

9、路农民是一早去到修路工地上,中午在工地附近的农民家里煮饭吃,天黑才回家。修路工序主要有平路基、冲炮眼、打片石、铺片石,大多都是人工去完成。  上世纪90年代后,农村开始修建村组公路。那时修村组公路,一般是沿着村里人赶集的道路改建,弯度大、坡度陡,之后几经改弯,多次降坡,才形成今天这样的路。到2000年后,农村修建机耕道和乡村便民路。机耕道,主要是现代农业园区的田间“公路”,供农业机械、人力车通行;便民路,是通向农家大院和农民新村的民间便道,主要解决乡间小道泥泞坎坷、路滑坡陡、弯多路窄行路难问题。这些修路活动,改变了千古农村

10、道路网,过去那些我们走过的乡间小路、石板路,通乡、通村、通院路大多被时代所消融,留下一段段残存的“碎片”。  1983年,我参加了工作。那时,一般只有像花桥、悦来、石笋、恒升等这样的区公所所在地和主要交通要道的乡镇才通客车,老家所在地的东岳乡有公路但不通客车。如果进城,大多是从家里走路,走到大安或井河、恒升去乘车到广安。如果回家,从广安乘车到大安或井河或恒升后,再走路回家。当时,由于客车班次少,每到下午6时左右,就没有发往大安、井河、恒升的班车了,每到周末下班时,就赶不上车回老家,只好从广安走路回家,由广安到协兴、崇望、大

11、安到东岳然后走路到老家,全程40余公里,一般要走到深夜12时左右才能到家。一到天黑,路已不再是清晰,而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是黑乎乎的“墨带”,在漆黑的夜里,沿着崎岖的路,东一脚的西一脚,摸黑前行。有时,夜里没有月光,伸手不见五指,稍不留心,不是踢上石头土堆,就是踩到路坎土坡下,摔伤脚。特别是下雨后,在漆黑的路上一不留神就踩到水坑,打湿鞋子湿透裤脚,凉手冻脚也得忙着往回赶……  时代的发展,对路有了新的要求,农村没有公路是不行的。特别是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必须拥有

12、相配套的乡镇、村组公路,机耕道和田间便道,才能满足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运输的需要。扶贫先修路,有了公路能致富。如今,每当我回老家坐在车上,回望过去走过的那些村道时,它们大多已修成了公路。残留的那些通村道路,至今还依稀可见,不少路段不是杂草丛生,就是残垣断壁,过去的通村道路现已变成田间便道,供农耕使用。  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